叠氮化钠

叠氮化钠亦称"三氮化钠",化学式NaN3,分子量65.01,白色六方系晶体,无味,无嗅,纯品无吸湿性。有毒。相对密度1.846。

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25℃ 时0.3),溶于液氨(0℃时50.7)和水(0℃时 39、10℃时40.16、100℃时55)。虽然无可燃性,但有爆炸性。

加热至40℃分解为氮气和金属钠,并放出大量热。即130.2g的叠氮化钠,可以产生3mol的氮,相当于0℃、101.325×103Pa下67.21体积的氮。与酸反应产生叠氮酸(HN3),反应化学式如下:2NaN3+H2SO4→Na2SO4+2HN3,叠氮酸从低沸点(37℃)溶液,逐渐增浓,而产生难闻的臭气味,其毒性及爆炸性很强。

叠氮化钠能和大多数的碱土金属、一价或多价的重金属的盐类、氢氧化物反应,而生成叠氮化物。特别是铜、铅、银、黄铜、青铜等反应,而生成爆炸性大的重金属叠氮化物。与活性有机卤化物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有机叠氮化物。

叠氮化钠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叠氮(化)钠、迭氮(化)钠 外文名称 Sodium azide
熔    点 275 °C 闪    点 300 °C
CAS 26628-22-8 分子式 NaN3
LD50 27mg/Kg(鼠,经口) 储存条件 2-8°C
密    度 1.85 式    量 65.01
沸    点 300 °C 水溶解性 420 g/L (17 ºC)
危险性 剧毒

离子色谱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离子选择电极法(叠氮化物)《环境监测》,周崇群编

叠氮化钠的分光光度测定[刊,英]/Terpinski E.A.//Analyst(Lonkon).-1985,110(11).-1403~1405 《分析化学文摘 》1987.7.

叠氮化钠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化钠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重庆固佳化工有限公司
化钠 品种:氟化钠;类型:氟化物;规格型号:AR500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赋鑫源

13% 济南天赋鑫源商贸有限公司
化钠 品种:氟化钠;类型:氟化物;详细规格型号:500g;生产厂家:中心化验室;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赛多利斯

13% 长治市晶科达工贸有限公司
化钠 品种:氯化钠;类型:氯化物;规格型号:AR500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天赋鑫源

13% 济南天赋鑫源商贸有限公司
化钠 25kg/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长春市恒基化工有限公司
化钠 98%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湖南

t 13% 武汉市华创化工有限公司销售二部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昆明合起工贸有限公司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t 13% 南昌市西湖区昌盛化工建材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惠州市2004年2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汕尾市2003年4月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惠州市2005年2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惠州市2005年1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惠州市2004年3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惠州市2003年4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化钠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肇庆市2003年3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氢氧化钠(烧碱) 氢氧化钠(烧碱)|500kg 1 查看价格 广州市思达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  阳江市 2020-11-06
化钠 GR 500g|5瓶 3 查看价格 湖南水金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1-10-09
化钠 GR 500g|10瓶 1 查看价格 广州嘉乐化工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1-20
化钠 |4256t 2 查看价格 南昌市西湖区昌盛化工建材经营部 江西  南昌市 2016-01-01
化钠 |5885t 2 查看价格 南昌市西湖区昌盛化工建材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市 2015-11-30
化钠 |7229t 1 查看价格 昆明合起工贸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市 2015-06-20
化钠 0.6|3484t 1 查看价格 北京慕湖外加剂厂 北京  北京市 2015-05-14
硼氢化钠 |476kg 1 查看价格 湖北兴银河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市 2015-09-15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0.3mg/m3

中国(GB4279-84) 叠氮化铅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不大于0.5mg/L(叠氮化物,以N计)

叠氮化钠基本介绍

叠氮钠(剧毒)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名称

中文名称:叠氮化钠

中文别名:迭氮钠,三氮化钠

英文别名:Sodiumazide,Smite

化学式

NaN3

相对分子质量

65.01

性状

白色六方晶系结晶。不稳定,加热至40℃时分解成钠和氮气。水中溶解度:10℃时为40.16%,17℃时为41.7%。乙醇中溶解度:25℃时为0.3%。溶于液氨,不溶于乙醚。相对密度(d?20)1.846。遇高热或剧烈震动能强烈爆炸。剧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45mg/kg。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用途

细菌培养。配制叠氮钠血液培养基。硫化物及硫氰酸盐的试剂。有机合成。制造叠氮酸、叠氮铅和纯钠。除草剂。因其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叠氮化钠可以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制造。

销毁

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物的溶液进行销毁:

NaClO+2NaN3+H2O=NaCl+2NaOH+3N2

叠氮化钠常见问题

  • 亚硝基铁和硫化钠反应生成什么

  • 硫化钠如何转化氯化钠

    硫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Na2S+2HCl=2NaCl+H2S(气体箭头)硫化钠和氯化铅反应生成硫化铅沉淀和氯化钠 Na2S+PbCl2=2NaCl+PbS(沉淀箭头)

  • 硫化钠与硫氢化钠的区别

    硫化钠生产方法: 将原料硝(元明粉)和无烟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高温煅烧取硫化钠碱坯,热溶后得硫化钠半成品溶液,再将配好的硫化钠、锌溶液,加主硫化钠半成品溶液中进行除杂,沉淀澄清后的硫化钠溶液,经蒸发浓...

国标编号 61033

CAS号 26628-22-8

中文名称 叠氮化钠

英文名称 sodium azide

别 名 迭氮钠;叠氮化钠

分子量 65.01 蒸汽压

熔 点 275℃(分解) 溶解性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85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3(剧毒品)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能力的掩蔽处操作。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泡沫。禁止用砂土压盖。    

叠氮化钠文献

药用氯化钠生产工艺的改造及效果分析 药用氯化钠生产工艺的改造及效果分析

格式:pdf

大小:201KB

页数: 3页

评分: 4.6

药用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成年人每天要进食8~15,g以补充通过尿、汗等排泄掉的氯化钠。医疗上使用的氯化钠除固体外,一般配成制剂使用,常用的包括生理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注射液和浓氯化钠注射液。简述了药用氯化钠的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改造前后主要指标参数的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应用四效蒸发生产工艺所取得的成效。经过连续生产表明,该工艺先进可靠,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药用盐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立即下载
氯化钠镀锌-铁合金工艺及其应用 氯化钠镀锌-铁合金工艺及其应用

格式:pdf

大小:201KB

页数: 未知

评分: 4.3

1前言日美等发达国家普遍用电沉积Zn-Fe合金镀层代替纯锌镀层,我国90年代开始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含铁量为0.2%~0.8%的Zn-Fe合金镀层与相同厚度的锌镀层相比,耐蚀性可提高2~3倍,而且硬度高、韧性好、机械性能也明显优于锌镀层。含铁量低的...

立即下载
由叠氮化钠与铅盐(如硝酸铅)作用而制得。

叠氮化氟由氟气和叠氮酸反应得到:

用叠氮化钠和氟气反应也能得到叠氮化氟。

气囊化学原理

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

新型安全气囊

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头部产生的伤害,特别在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时候,可导致生命危险。

具体形式

1.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总的来说,两级点爆的最大压力小于单级点爆。这种形式,压力逐步增加。

2.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分为完全凭借气体压力顶开的方式或电脑控制的拉片Tether。这种方式,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然后瞬时释放压力,以避免过大伤害。

打开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公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存在的缺陷 安全气囊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都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予安全气囊的开发,使得安全气囊系统得到大力发展。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安全气囊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间题。

安全气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编辑本段]对现有安全气囊的改进思考 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改进和引用

1.磁电式传感器的采用 传感器的触发通常有:开关式,纯机械式,单点电子式,侧撞式,应变式等。目前国际上对汽车上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仅是因为其种类繁多,而且.是因为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不同。为使传感器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各个需要的感应部位,使其能够正确、适时地感应碰撞,可选用磁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身上的任何位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某些参数值,使得其能够识别峰值为0588 m/s:和时间脉冲为0-20 ms的碰撞加速度信号即可。只要碰撞加速度峰值和时间脉冲宽度同时满足条件,就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展开气囊,对人体进行保护。

传感器结构它由外壳(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惯性体(非磁性材料)、连接在惯性体上‘的软铁、支持和调节位移幅值的弹簧、安装在与外壳连接的凸柱内的永久磁铁和绕制在软铁上的线圈及引线组成。当传感器受到碰撞加速度时,惯性体产生反向加速度,导致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引线两端产生钟形脉冲信号,当调整弹簧刚度时,可改变加速度信号的宽度。

传感器的信号判别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信号幅度判别电路;信号宽度判别电路;有用、无用信号判别电路。通过对碰撞信号进行多方位的判别,可使控制装置获取的碰撞信号更全面,发出的点火控制更准确,从而确保安全气囊在必要的情况下展开。

如何获得稳定的冲击加速度信号是研究;传感器的关键,也是保证传感器准确获取碰撞信号的关键。磁电加速度传感器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来调整校正其感应敏感度。释放锤头,与橡胶面碰击时,安装在锤头上面的加速度或磁电式传感器将感受到冲击加速度。不同落高对应不同加速度;调整橡胶厚度,可改变信号宽度;调整落锤高度,可改变信号幅度。 磁电式传感器不仅电子判别电路出错率低,感应碰撞信号的可信度高而准确;而且通过标锤落定实验可以调节它的感应范围宽度,满足汽车碰撞产生脉冲的再现,从而还可以安装于车身上任何部位。还有就是它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对绝大多数汽车使用者来说都不再是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智能化控制系统

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准确判断事故的碰撞强度,控制气囊的展开与否。针对安全气囊在使用中的缺陷,必须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准确性,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智能式控制系统。

1.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以便决定是否展开缓冲气囊。碰撞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机械式传感器在早期的安全气囊中使用较多,主要应用惯性原理,利用传感器中元件的惯性力克服弹簧力来触发气体发生器。机械式在加速度较低时保证不启动气囊,可靠性较高;但只能单点传感,对机械部件的品质、精度和耐磨性要求极高。

电子式传感器是一种应用最早的碰撞传感器,根据电子原理,利用电信号来反映车身减速度,而后根据电信号来判别是否展开缓冲气囊。 机电式传感器采用机电结合的方式,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再利用电子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即具有机械式的优点,又能克服机械式传感器本身存在的缺陷,安装在车身上任何位置,以便得到较好的减速信号,而且能够在同一位置安装多个传感器。

2.缓冲气囊。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泡沫塑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惯性力;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目前,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人员正在根据神经网络原理开发智能型气囊系统。它主要是利用神经末梢(即各种传感器)将各自探索到的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即电脑或微机),并能将碰撞事故的碰撞类型,碰撞事故严重程度以及碰撞时的车速等信息一起传递给电脑,由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做出相应反应,并执行与这些信息相对应的、正确的气囊保护程序,即所谓的智能式控制系统。

智能式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车载部分的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点火电路等)和地面部分(包括串行通讯电路、计算机系统等);软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部分和微机部分组成。控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气囊伤人、保护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状况。 3.乘员探测系统的选择 针对气囊未能对不同的乘员做出相应的保护,我们可在乘员座位上安装一个乘员探测系统,对车座上是否有人,乘员的体型大小,以及就座时偏离正中情况进行探测。相当于专门安装一个传感器,探测的乘员乘坐信息,并传递给中央电脑控制中心。如果发生碰撞的话,控制中心在对各种传感器传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的同时综合考虑乘员探测系统探测所得的乘员乘坐信息。这样的话,安全气囊系统就可以针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情况适时适量展开气囊,完全避免

理想的安全气囊是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对汽车的使用者进行保护。安全气囊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有关乘员形体位置信息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对碰撞中乘员和车的有关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调整安全约束系统参数,使人体获得最佳保护。要实现这一理想,以我们目前的研.究来说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但我们可以逐步完成。以上的探讨思考也只是向理想迈进的一个步伐而已,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我们的汽车安全措施会更加的完善。

多元化发展

对于气体发生器,不仅要求其工作可靠,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尽量减轻其质量和降低成本。尤其针对安全气囊气体伤人的情况,更是要求对气体发生器加以改进。目前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物作为气体发生物质的推进剂型气体发生器,其它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混合气体型气体发生器、液体(液态气)型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蓄能型气体发生器和硝化纤维型气体发生器等也在积极研制。如摩尔顿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密度、无毒的气体型气体发生器,与现用的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布雷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无钠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器,耗用量不到钠叠氮化物发气剂的40%,而能产生等量的气体,从而使其体积减小,质量减轻。

叠氮化钠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