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天安门是皇城正门,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 1417年)建,原名承天门,取“承 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初始,仅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坊。明英宗(天顺)时 被烧毁。宪宗(成化)时工部尚书白圭主持修复,建城楼。宽五楹,深三楹,明 末又毁。清顺治八年(公元 1651年)重建为宽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顶城楼, 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解放后曾多次修缮,楼原高 33.7米,1970年 2月重修后,为 34.7米。1984年天安门又大修并以 “金龙和玺” 取代“文革”时的彩绘。厅内灯具制成宫灯造型,由一个重 450 公斤的主灯和 16个各重 350公斤的辅灯构成众星捧月的图案。 1988年元旦,天安门城楼为迎 接龙年旅游年,正式对外开放。 天安门城楼上所挂的毛主席画像,宽 4.6米,高 6米,重 1.5吨,每年在国 庆节前更换一次。 作画者是中国画院的画师葛小光先生。 毛主席画像
第一部分 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 第一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概况 一、相关信息 工程名称:学前西街(联结路 -健康路)工程; 工程内容:道路,雨水,电力管道、桥梁; 建设地点:无锡市滨湖区和南长区交接处; 建设单位:无锡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办公室; 设计单位:无锡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⑴、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⑵、学前西街(联结路 -健康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⑶、相关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范、规程、质量检验及评 定标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9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9-92);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50092-96); 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