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 一、泥石流简介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 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 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 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 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 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 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 生(形成 )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 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 (一)生物措施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 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 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000.10.28 目 录 前言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基本符号 1 总则 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 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 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 2 荷载分析与计算 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排导槽 6.3 拦砂坝 6.4 谷坊 6.5 格栅坝 6.6 停淤场 6.7 渡槽 6.8 沟道整治工程 6.9 坡面治理工程 6.10 生物工程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