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PPP立法研究 | 作 者 | 丁保河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6年10月 |
页 数 | 323 页 | 定 价 | 56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519700591 |
丁保河,山东省聊城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法学部博士、北京市政府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8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行政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行政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2010年在俄罗斯西北公务学院作访问学者;2012年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人民政府挂职锻炼,任副区长。
主要著作包括《行政程序研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已在《人民日报》、《法学研究》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15部,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
第一章PPP立法的基本理论
一、PPP模式的界定
(一)PPP模式的含义
(二)PPP模式的特征
(三)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二、PPP模式的主体
(一)PPP项目的主要参与方
(二)PPP项目的合同体系
三、PPP模式的类型
(一)PPP模式的分类方式
(二)PPP模式的常见类型
四、PPP模式的功能
(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三)提高公共供给效率
(四)打破行业准入限制
五、PPP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
(二)平等协商原则
(三)风险分担原则
(四)互利共赢原则
(五)公平竞争原则
第二章PPP立法的历史发展
一、PPP模式的兴起
(一)PPP模式的兴起背景
(二)PPP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国外PPP模式与立法
(一)国外PPP模式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PPP立法现状
(三)国外PPP立法模式
三、中国PPP模式与立法
(一)中国PPP模式的发展状况
(二)中国PPP立法现状
(三)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PPP立法现状
(四)中国PPP立法建议
第三章PPP项目识别
一、适用范围
(一)确定PPP模式适用范围的原则
(二)PPP模式的适用范围
二、项目发起
(一)政府发起
(二)社会资本发起
三、项目筛选
(一)PPP项目的特征
(二)PPP项目的筛选
四、物有所值评价
(一)物有所值定性评价
(二)物有所值定量评价
五、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一)财政责任识别
(二)财政支出测算
(三)财政能力评估
(四)信息披露
第四章PPP项目准备
一、管理架构
(一)PPP专业机构
(二)PPP项目实施机构
二、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编制
(二)实施方案的审核
第五章PPP项目采购
一、项目采购概述
(一)PPP项目采购的概念
(二)PPP项目采购与传统政府采购的区别
(三)PPP项目采购的法律适用
二、项目采购方式
(一)公开招标
(二)邀请招标
(三)竞争性谈判
(四)竞争性磋商
(五)单一来源采购
三、项目采购程序
(一)市场测试
(二)资格预审
(三)采购文件编制
(四)响应文件评审
(五)项目合同签署
第六章PPP项目公司
一、项目公司概述
(一)项目公司的含义
(二)项目公司的性质
(三)项目公司的功能
二、项目公司的设立
(一)项目公司的股东
(二)项目公司的组织形式
(三)项目公司的组织结构
三、项目公司的治理
(一)董事会中心主义
(二)政府“黄金股”制度
(三)国有股权信托制度
第七章PPP项目融资
一、PPP项目融资概述
(一)项目融资的主体
(二)项目融资的特点
(三)项目融资市场分析
二、项目融资模式
(一)项目融资模式的种类
(二)项目融资模式的协调机制
三、项目融资结构
(一)股权结构
(二)债权结构
(三)债本比例
四、项目融资担保
(一)项目融资担保的主体
(二)项目融资担保的类型
五、项目融资风险
(一)风险识别
(二)风险管理
第八章PPP项目建设
一、项目用地
(一)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二)土地使用权取得的两种选择
(三)土地综合开发
(四)取得土地使用权或其他相关权利的费用
(五)土地使用的权利及限制
二、项目设计
(一)项目设计范围
(二)项目设计分工
(三)项目设计要求
(四)项目设计审查
(五)项目设计责任
三、项目建设
(一)社会资本对项目建设的管理
(二)政府对项目建设的监督和介入
第九章PPP项目运营
一、项目运营
(一)项目运营的基本原则
(二)项目运营的开始
(三)运营期间的权利与义务
(四)项目运营的绩效评估
(五)政府方对项目运营的监督和介入
二、项目维护
(一)项目维护的方案与责任
(二)政府方对项目维护的监督和介入
第十章PPP项目移交
一、项目移交概述
(一)项目移交的含义
(二)项目移交的原则
二、项目移交的内容
(一)项目移交的形式
(二)项目移交的范围
(三)项目移交的条件和标准
(四)项目移交的程序
(五)合同和技术转让
第十一章争议解决
一、PPP模式法律关系
(一)PPP项目参与主体
(二)政府在PPP项目中的角色
(三)PPP项目合同的法律性质
二、争议解决的方式
(一)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特征
(三)法律责任的功能
(四)法律责任的种类
二、PPP模式主体的法律责任
(一)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
(二)社会资本的法律责任
附录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征求意见稿)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而完善的立法体系是PPP模式正常运作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本书是国内率先对PPP立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对世界范围内PPP模式的基本理论及PPP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系统梳理;二是按照PPP模式实践操作的不同阶段,对立法的具体内容进行规范性阐述;三是借鉴国外PPP立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相关立法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我国下一步PPP立法的具体建议。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是:e=Pd/Pi其中e表示绝对购买力平价,Pd和Pi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为:et/e0=Pld/...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大量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有很多社会资本在中国是缺乏一个可靠的投资渠道。PPP模式可以解决社会资本可以帮助找到可靠的和有利可图的投资渠道,将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基于公私合营(PPP)的分析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监督,基于PP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对PPP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希望进一步发展领域的应用PPP模式和我国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PP模式即公司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开发双方共同开发产品和服务,共享与产品有关的资源,共同承担与产品有关的风险和费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是PPP模式运作的良好沃土。本文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PPP模式下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主要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立法建议,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PPP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立法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中国PPP研究院将致力于开展相关工作:组织高级别的课题研究与规划设计;举办专业化、国际化的PPP培训和学术论坛;联合培养PPP方向的硕士、博士人才,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著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用PPP模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提供咨询服务;建立PPP项目大数据中心、PPP研究基金和PPP信息网络;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合作研发投融资模式与金融工具。
研究院是国家级新型高端智库,旨在为国家对PPP项目规划发展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大数据支撑。研究院承担着国家课题《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我国推广实施方案研究》的研究工作。研究院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的专业学术研究机构,集政、产、学、研为一体,为PPP行业服务,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研究院汇集中国PPP领域的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致力于国内外PPP项目的理论研究、政策法律咨询、能力建设、项目推介、标准与信用体系建设等。研究院集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商、运营商、咨询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投资者为一体,从事PPP领域研究、策划、咨询、评估和培训。
2014年9月20日,中国PPP研究院在深圳挂牌成立。
2016年5月,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第七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中国PPP研究院在名单中。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