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09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顾维贤,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园林建筑、古建筑修缮、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制作、加工、销售:古建筑木亭子、古建筑木走廊;销售:建筑构件、园艺品等。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名称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2006年11月09日
总部地点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胥江工业园灵山路589号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寺庙古建筑 品种:屋面瓦 类型:主瓦 规格(mm):240×32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凯大

m2 13% 重庆凯大实业有限公司泉州办事处
古建筑文化石 100*200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2 13% 重庆艺果建材有限公司
古建筑防腐桐油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MEICHENG

kg 13% 合肥森奥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100WLED泛光灯具(广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广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立乔

13% 广州市立乔科技有限公司
D古建筑防碳化 品种:防腐剂;型号:DC-W3;施工用量:用量:1kg/5-7㎡;用法:喷-刷;规格:透明液体,20kg/桶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德昌伟业

公斤 13% 大庆德昌伟业化工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涂料 25KG每桶/外墙原浆色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kg 13% 天津迪奥美世纪涂料有限公司
古建筑石雕石塔佛塔 按需定制 大理石,花岗岩,芝麻黑,芝麻白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熙和石业

13% 福建惠安县熙和石业有限公司
苏州节能风机 -/FB800 玻璃钢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磐力

13% 苏州华盛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1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4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3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2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上半年信息价
工程驳船 100T以内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台班 清远市英德市2013年2季度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古建筑彩画 见图片|40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市天一阁雕塑壁画艺术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市 2015-08-13
仿古建筑 三森SY5585A|1kg 2 查看价格 四川新虎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   2022-04-25
古建筑木门 菠萝格木门|7m² 1 查看价格 佛山市禅城区君御门业经营部 广东  佛山市 2015-07-13
仿古建筑彩绘 翻新|3416m² 1 查看价格 深圳三人行手绘艺术有限公司 广东  惠州市 2019-09-18
古建筑特殊砖件 小停泥砖288x144x64mm;大开条砖228x144x64mm;小开条砖256x128x51mm;蓝四丁砖(手工)240x115x53mm;规格不限的卷草纹及四季花草纹镂空砖雕|1湘西健安古建公司 1 查看价格 湖南黄龙古建有限公司 湖南  湘西州 2015-09-15
古建筑用防腐木 80×100mm 宽×高|8m³ 1 查看价格 蓝海园林装饰(天津)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天津市 2013-03-21
仿古建筑兰机砖 标准砖|5千块 1 查看价格 晨雨鼎创建筑装饰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北京市 2015-11-05
古建筑屏风门 绦环板40厚|16m² 1 查看价格 中山市三乡镇书昌工艺家具厂 广东  佛山市 2015-07-14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常见问题

  • 苏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苏州市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专业性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企业,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 从资质上看,这家公司是很不错的。该企业通过了质...

  • 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很不错,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专业范围涉及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土建施工、机电机械、检测鉴定、工程材料、建筑节能、工程监理和科技信息等多个领域。

  • 苏州东吴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怎么样?

    公司地                  址在经二路168号,这家的口碑是相当的...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文献

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格式:pdf

大小:436KB

页数: 1页

评分: 4.7

<正>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为集体企业,在天津市建委的大力支持下,经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现为国家一级园林古建筑专业企业,可承揽各种规模及类型的仿古建筑工程、园林建筑及古建修缮工程的施工。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安全生产部、质量技术部、设备物资部、企业经营部、设计室、古建筑研究所等部门。有较强的

立即下载
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格式:pdf

大小:436KB

页数: 1页

评分: 4.4

天津营宸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为集体企业,在天津市建委的大力支持下,经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现为国家一级园林古建筑专业企业,可承揽各种规模及类型的仿古建筑工程、园林建筑及古建修缮工程的施工。

立即下载

石家庄市艺苑雕塑有限公司 (前身是石家庄艺苑工艺美术厂)成立于1987年位于石家庄市区内,2004年改为石家庄市艺苑雕塑有限公司,是从事大型环境艺术工程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是集设计、制作、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艺术系教学和学员实践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西兰、印度、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

业务范围:城市雕塑工程、景观建筑工程、大型雕塑工程、园林绿化及仿木古建工程的设计施工。

主要材质有:玻璃钢、不锈钢、铸铜、石材、树脂雕塑、仿砂岩、及菱镁材料、PU材料、GRG材料、GRC材料等新型材料。

主要产品有:假山、假树、仿真动物雕塑、仿真植物雕塑、仿真树、仿木、艺术砂岩雕塑、艺术花盆,花钵,水钵,木花箱,园林小品雕塑,佛像、佛教用品、宗教用品,浮雕,砂岩浮雕,欧式装饰浮雕及构件,不锈钢雕塑,亭,廊,花架的开发制作等。

现有以著名中央工艺美院艺术大师邱承德、蒋大塑为代表的雕塑及设计人员十余名;施工队伍十余支,曾参加过多项全国大型景观工程及雕塑项目的施工。

企业目标: 弘扬艺术、出精品、出新品 。

企业宗旨:诚信 质量=财富

■文 孟庆华

(魅力河南网新乡)5月7日下午,由新乡市文联主办,新乡书画院、新乡市收藏家协会承办的中国艺苑文艺馆落户新乡恳谈会隆重举行,来自马来西亚、北京、杭州、郑州、新乡等地的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60余人会聚一堂,共商文化艺术与文化产业发展。

新乡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牛永海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艺苑》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网信部副主任王俊杰在座谈会上发言。

中国艺苑新乡文艺馆由《中国艺苑》杂志主编、人民日报海外版网信部原副主任、现代管理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王俊杰创办,该馆坐落在新乡市金穗大道国际饭店对面的仿古建筑院内,是集艺术交流、学术研讨、展览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艺馆,在我市尚属首家。新乡文艺馆的建立,不仅是《中国艺苑》本身品牌与价值的传播,也将为新乡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新乡文艺馆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艺术服务人民的发展理念,依托新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南太行风光,搭建全国范围内的艺术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集聚的模式,向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提供线上有知识、线下有组织、节点有活动、收藏有渠道、各地有空间的交流服务活动。敞开大门,开放办馆,旨在助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交融乃至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实现文艺成果的集聚、交流、共享,进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先进的文化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打造新乡文化品牌,繁荣新乡文艺市场。

卫生部中国卫生书画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爱新觉罗·大钧在座谈会上发言 。

同时,让艺术家通过精品力作的价值转化更加增强文化自信,释放更大正能量,实现艺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及其价值最大化,真正让艺术引领社会、引领时尚、引人向善向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乡书画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任国锋主持会议。

新乡市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李增全在座谈会上发言。

卫辉市原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世光发言。

新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茂智发言。

本次活动由新乡书画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任国锋主持。《中国艺苑》主编王俊杰致辞,新乡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牛永海讲话,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大钧、西泠印社社员弘一法师李叔同纪念馆馆长张宏、三苏画院院长唐国颖、《中国艺苑》艺术总监周杰、新乡市文投公司副总经理李增全、新乡市委宣传部文产办副主任韩冰、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张新词、新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茂智、新乡市收藏家协会吴辉晨、付世光以及与会的部分艺术家、收藏家、企业家代表纷纷发言。

《中国艺苑》主编王俊杰(右3),弘一法师李叔同纪念馆馆长张宏(右4),新乡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牛永海(左3),新乡县文联主席贾晶(左1),新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吴辉晨(左2),新乡市著名花鸟画家吴建斌(右1),原卫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世光(右2)在艺术馆留影。

致 客 家

■ 张耀清

·引子·

客家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一个长期困惑人们的话题。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民系,是一个传奇而又充满血性的民系。

客家是中原汉人,一个曾经创造过伟大中华文明,一个又饱受战火和自然灾难的中原汉人。也许是一场战火,一场天灾,摧毁了他们美丽的家园,也打破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于是,当美丽家园被毁后,当苦难一次次降临后,当一个梦想破灭时,她们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并没有退隐,他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在迁徙中寻找新的家园,他们在重建家园中奋起,他们在追寻梦想中燃起新的希望。他们迎着有太阳的地方一路追寻,一路奋斗,一路创业:他们跟随大雁飞过的地方,一路重新点燃生命薪火,一路播撒中原文明。

就这样,时光把我们带回到了一千年多前。

就这样,我们走进了那个动乱的苦难岁月。

早在西晋,五胡乱华,“永嘉之乱”,中华民族第一次有了汉民族迁徙的文字记载。

在唐代,“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再次造成汉民族的又一次大迁徙。在这一次迁徙中,一部分中原汉人进入闽粤赣边,由此也有了客家先民。

宋朝,朝廷腐败,金、辽大肆入侵。虽有岳飞等名将的誓死抵抗,终究难以逃脱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特别是在南宋的“靖康之乱”,随着中央朝廷从开封迁往杭州,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造就出一个新的汉族民系——客家。

一千年一条路,一条路一万里。

一个梦一千年,一千年一个梦。

这就是客家,一个延续千年的客家,一个千年之后还在延续的客家。一个延续千年之后正走向新时代的客家。

这就是客家,一个有故事的民系,一个有血性的民系,一个崇正的民系。

这就是客家。一个开拓进取的客家民系,一个艰苦奋斗的客家民系,一个崇文重教的客家民系,一个爱国爱乡的客家民系。

·血脉篇·

这是一个宁静的早晨。

唢呐声在辽阔的黄河岸边回响。

突然间背景墙上出现永嘉之乱场面。

这是一场血与火的交融。

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对栾。

这是一个礼仪之邦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对抗。

此时,马蹄声声,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唢呐声随之嘎然而止

一个古老的学堂里,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子正在朗诵在“三字经”“千字文”,突如其来的战火,一下子就打破了宁静的学堂,打破了孩子们心中的梦。他们被吓到四处逃离。

一位年轻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四处呼喊着孩子的姓名,不顾一切寻找孩子。她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的孩子已经被战乱杀害了。她悲痛欲绝。就在她抱着自己孩子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有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原来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没死。她看了看,犹豫了。二个孩子的一声叫唤:妈妈,让她感动了,最后她把自己孩子掩埋后,身上背着一个,怀里抱着一个,与两个不认识的孤儿离开了。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场景下拉开了序幕。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此时唢呐声又在繁华的长安城回响。

当时间定格在唐代安史之乱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残阳如血,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过黄河,跨长江,美丽的鄱阳湖波光粼粼。

这是南昌的筷子巷。一个中原汉人南迁时曾经在此停留中转的地方。

然而,刚刚以为可以喘一口气的中原汉人并没有想到一马平川的赣东北平原战火一直紧追不舍,成了又一个战场。南昌的屠城至今还让人毛骨悚然。

还是那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二个孩子一路奔袭,但不知将往何处。

他们和其他逃难的人群一样,一直往南往南。有的往江浙一带,有的在安微湖北停留,有的往江西鄱阳湖一带,有的则进入福建。他们有的随着战争的结束又返回到了中原故土。

而此时年轻的母亲却随同逃难人群进入到一个他们全然不知叫什么的地方,等待他们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土著——瑶族,苗族,侗族,畲族,山都,木客。这就是闽西。

闽西,是一块神奇神秘的地方。从考古发掘看,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已有人类居住。特别是在漳平奇和洞发现的人类遗骸,以及专家所认定的出土文物表明,闽西是福建文明的起源地,福建文明之光从这里走来。从漳平奇和洞考古发现也证明了闽西是一块非常适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宝地。

闽西,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从有文字记载看,汉代闽西就曾经有过一个仅存32年的“南海国”。“南海国”是与“闽越国”“南粤国”一起构成三个汉代南方的封地。目前唯有南海国遗址一直未能发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闽西作为南海国封地的事实。

闽西,是一块长期有待开垦开发的处女地。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史料记载中,闽西设立的州府时间相对迟些。最早是在唐代设立了汀洲府。这也就表明,在此之前闽西还是一个蛮荒之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土著居民。直到唐代以后大批汉人的涌入,汀江两岸的肥沃土地为远道而来的中原汉人提供了一个可以点燃文明火种,重新种下新的梦想的地方。从此他们在这片的土地上,不仅造就了一个新的闽西,也诞生了一个新的民系,这就是客家。从此,这批汉人也改变了“安土重迁”的观念,他们不仅成为汉族的一个新民系——客家,他们在“新家”中传承中原文明,立纪振纲,崇正报本,一片心扶持社稷,两只手经纶天下。

就这样,从唐代起,中原汉人的一部分进入了闽粤赣边。从当年的“筷子巷”到上杭的“瓦子街”,从当年中原的固始到宁化石壁,从黄河长江到赣江汀江,时间跨越了上千年,空间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此时,他们完成了从中原汉人到客家先民的转化。正如林开钦先生所说,没有南迁汉人为主体的客家先民,就没有客家更没有客家文化认同。

这正是:“中原汉人往南迁,进入赣闽粤边区。结合畲民和土著,客家先民从此起。”

·大山篇·

此时时间定格在北宋——开封。

原本鼓声震天,身着宋朝服装的将士,由于寡不敌众,一一溃退,鼓声也随之杂乱,最终停止。

此时时间定格在南宋——杭州

随着鼓声消失,背景墙上出现了宋朝的地图,汉人南迁的线路

此时,一首离别伤悲的唢呐声从远处传来。

此时,他们带着求生的梦想再次踏上了艰难的迁徙路程

一场噩梦就这样降临在中原大地,打破了原有的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

战火连着自然灾难,此时一群群逃离家园的人们慌不择路,不知命运将把他们带向何方。在绝望中告别故土家园,在无奈之下背井离乡。

此时出现在画面的是逃难的宋人。他们尽管慌不择路,但他们仍不忘抓起一把土,仍不忘带上家谱,带上书籍轻装离开故土。

再望一眼,再鞠一把,回望连连。

这是一支来自中原各地互不相识的迁徙大军。

迁徙,对于当时的中原汉人来说,无疑是一场悲欢离合,一场背井离乡。但迁徙,对于中原汉人来说,也许也是一次人生的蜕变,也许是一次生命的升华。记得当年一位哲人说过,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动物连最简单的工具都不会制造和使用。其实,人和动物的之所有这种区别,关键在于人不仅从树上走到了地面,而且还不断迁徙。正是因为迁徙,猿最终变成人,也使得人类有了梦想。所以,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恰恰在于人类有梦想。

梦想,让人类不断追求新的生活。梦想,让人类不断创造新的生活。人类正是从一个个梦想中走来,也是从一个个梦想中繁衍生息。

想当年,虽然战争和自然灾难让中原汉人一次次告别故土,但心中的梦想始终像一盏灯,照亮他们对未来的路途。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迁徙,使得中原汉人完成了一次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嬗变,并在人类迁徙史上创造了新的辉煌。

时光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随着背景墙出现的是中原汉人四条迁徙线路。

一路疲惫不堪的中原汉人,不得不在四处寻找安歇之地。

从赣江到汀江,从武夷山脉到梅花山,中原汉人一路迁徙。

从中原固始到宁化石壁,从筷子巷到瓦子街,中原汉人一路向南。

随之在背景墙上出现的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四个特征。

汀洲城 ,瓦子街,宗祠,祭祖,春节元宵民俗活动盛大场面。

一幅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让从北方来到南方的中原汉人震惊了。他们终于找到了生存之地,终于找到了立命安身之地。他们来不及抖落身上的尘土,来不及抹去眼角的泪花,更顾不上一路战火的追随,开始筑就新的家园。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不仅要面对失去亲人的悲伤,还要面对他们从未见过的毒蛇猛兽的侵袭。

他们没有屈服,他们没有趴下。他们像大山一样挺拔,他们像高山一样坚强。大山里传来他们的歌声,江边飘荡着他们的号子。他们是一群拓荒者,带来了农耕火种,把荒原点燃。他们是文明使者,带来了耕读薪火,把祖训相传。一把火,烧了荒蛮,烧了荒原,也把心儿照亮,把大地照亮。

他们和其他汉人一样,用中原带来的农耕文明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们善于与土著和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并用中原带来的文明教会土著和少数民族改变原始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他们善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创造新的生活。他们兴修水利,他们开垦荒山,他们精耕细作,他们伐木造船,他们制造工具狩猎,他们放排航运,他们种竹造纸印书,他们种蓝织布,他们种烟种茶……

他们敢于走出大山,开创了汀江航运。日上三千下八百的繁华景象,撑起了客家祖地的一片艳阳天。

先进的农耕文明很快使远道而来的中原汉人在汀江两岸扎下了根。深厚的文化根基很快使得中原汉人成为这片土地最有创造力的新主人。

他们拥有了自己的保护神——定光佛。

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神山——冠豸山。

他们有了自己的民间信仰——伯公。

他们塑造了女性的楷模——严婆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语言——客家话。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美食——客家菜。

他们有了独特的图腾——游大龙 走古事。

他们有了独特的习俗——祭祖和二次葬。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精神——客家精神。

他们拥有了客家重要聚散地——宁化石壁

他们拥有了客家民系出发地——瓦子街

他们创造了客家祖地辉煌——汀江文明

他们筑起了新家——土楼与古民居

他们建祠堂,修族谱,定族规,立家训……

他们建学堂,勤练武,传薪火,祭祖先……

他们用中原文明与土著和少数民族交流互鉴,并在长期的演化中创立了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耕读文化,寻根文化,祭祖文化,筑起了心中的精神家园。

他们用中原文明与土著和少数民族相互包容和兼容,在长期的共同发展中创立了独特的客家民俗和礼仪,筑起了一道道繁衍生息的“铜墙铁壁”。

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家园,更有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不同于固有的中原文化,也不是本地文化,它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导的结合了当地文化的客家文化。

正如林开钦先生所指出,形成客家民系有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即:①有脉络清楚的客家先民,②有特定的地域条件,③在特定的历史年代,④有独特的客家文化。人是伟大事业的决定因素,客家源头的人就是客家先民,客家先民两部分人组成,即进入闽粤赣边南迁汉人是主体,和与之相结合的原住民。没有南迁汉人的进入就没有客家民系,没有与当地少数民族和土著相结合,也没有客家民系,没有客家先民和特定的地域,特殊的年代,更没有客家文化。没有客家文化,哪来客家文化认同。这是相辅相成的。

就这样,远道而来的中原汉人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就这样,刚刚拂去尘土的中原汉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

在一句句夯歌声中,他们把中原带来的夯土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一座座土楼集民居建筑之大成,在崇山峻岭中拔地而起,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一幅幅门前的楹联,重新写下了他们的梦想。

“振成楼”“承启楼”“大夫第”一个个门上的楼名,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就这样,原本沉寂几千年的闽西大地正迎来一个大开发的新时期。

就这样,原本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变成百业兴旺人和气顺的美丽地方。

一个个店铺,在一阵阵欢歌笑语中开张。豆腐坊,理发店,打铁铺,裁缝店,杂货店,客栈,酒肆……应有尽有,如同都市里的村庄。

一条条街巷,在展开双臂迎接客人的到来。商铺林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似一番热闹,大有当年“清明上河图”的景象。

此时,悠扬的唢呐声从远处传来。一曲百鸟朝凤回荡在绵绵群山。

此时,一场打新婚正在祠堂前举行,年轻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彷如一个新的民系由此诞生,彷如一个新的生活从此开始。

就这样客家民系在历经风风雨雨之后,在汀江两岸诞生了。

客家是什么?客家是从汉族走出来的一个优秀民系。

客家从哪里来?客家从汀江两岸走来,从闽粤赣边走来。

客家根在中原。当年中原汉人一路南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寻找一个心中的美丽家园幸福家园。虽然战火摧毁了他们美好的家园,但他们心中对未来的憧憬,一直没有破灭。虽然自然灾难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家园,但他们心中对薪火相传的期待,一直没有消失。他们一路南下为的是寻找心中的那个美丽家园,为的是让血脉代代相传。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历尽艰辛,不畏艰难,筚路蓝缕。

客家从闽西走来。当年中原汉人来到闽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他们终于远离战乱,远离自然灾难,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一个可以筑梦的地方。虽然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南方的生活生存方式,但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追逐未来的幸福,他们始终没有忘记文化的传承。浓浓的血脉造就了他们不屈的精神,给予他们无穷的力量。他们用双手托起了明天的太阳,他们用信念迎来了每一天新的阳光。正因为如此,远道而来的中原汉人第一次不再“安土重迁”,他们第一次把他乡作故乡,也由此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客家。

这正是:“唐至宋末已融合,形成汉族一民系。中原文化是主导,独特文化人心齐。

·汀江篇·

这是新的一天。

这是一个新的清晨。

高亢的唢呐声刺破了宁静的山村。如同进军号,催人奋发,催人奋进。

袅袅炊烟,云雾环绕。密密的竹林,清清的山泉。鸟儿在欢快飞翔,花儿在

原野上绽放。

我们是否看见弯弯山路留下了客家先辈创业的脚印?

我们是否看到滔滔汀江留下了祖辈破浪前行的身影?

他们不畏艰难,他们不畏困苦,他们不畏风暴,他们不畏豺狼,他们有大山一样 的品格,他们有滴水石穿的意志,他们有勇往直前的毅力,他们在奋斗,他们在开创一片新的天地,他们在用智慧和力量书写人类历史新篇章。这就是客家,一个有梦的民系。这就是客家,一个注定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话剧”的伟大民系。

在汀江边,新婚的夫妇正依依不舍。男的一直舍不得离开,是妻子要他放心,最后他在深情的目光中跳上竹排,渐渐离开江边。此时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站在岸边看着远去的竹排,用期待的目光期盼丈夫早日平安归来。

此时,往常冷清的江面因为有了客家人而变得忙碌起来。

此时,昔日偏僻的码头因为有了客家人而变得热闹起来。

在汀江两岸码头的长长挑夫队伍中,有一支非常引人注目的人群——女挑夫。她们挑着一担担食盐,扛起一袋袋货物,从船上运往码头。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也在低声吟唱号子,在江边久久回响。

在长长的汀江航运中,至今还留有许多古老的码头,留有客栈和货栈。而更多的是在沿江两岸留下一个个船夫的号子,留下纤夫的背影。虽然我们已经难以见到他们在汀江上拉纤的身影,也听不到高亢的号子,但那些岸边由纤绳拉出的印痕,由纤夫踩出的脚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昔日汀江的繁华,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纤夫赤膊拉纤的故事。

在永定峰市,一个临江而立的小乡村,在航运最繁忙时时,居然拥有三万多人口。如果按土地占有率的人口比例,恐怕当今香港的人口密度也望尘莫及。

在上杭官庄,一个上杭长汀武平三县交界的地方,类似长江的武汉,宽阔的河面为来往船只提供了最佳的停泊港湾。尽管不为人所识,但古老的街道,古老的码头,古老的客栈,依稀可见昔日的万家渔火,与熙熙攘攘的商贾过客。

在汀洲有这样一个故事,“常在河里走就是不湿鞋”。讲的是从五通桥到水东路桥的200多米河面上因为排满了船,所以,小孩子在船上可以“从这头走到那头”,一双布鞋一点也不湿。由此足见当年汀江的繁华与壮观。

在芷溪一直流传“黄百万”“杨百万”传奇故事。当年“黄百万”“杨百万”正是从新泉河进入汀江,靠放木排贸易发家的。如今在福州的望族——扬姓一支后裔中,他们只记得他们是“连城扬”。

滔滔汀江,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汀江养育了客家民系。客家民系也在书写着汀江的文明。

时光在穿越,汀江也在变得传奇。

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汀江再次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护佑中国革命从这里成功出发。

在汀江边的一个小山村,三度吸引一代伟人在哪里驻足,写下了《才溪乡调查》。也就是这个客家小山村,走出来共和国的“九军十八师”,从此有了开国将军之乡的美誉。这就是中央苏区的模范乡——才溪。

在汀江的源头,长汀城的罗汉岭,至今还耸立在着一座丰碑,它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英勇就义而立。在汀江边小径村的一个山头上,同样屹立着一座纪念亭,它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何叔衡跳崖牺牲而建。

一条江,为什么在时隔千年之后依然上演着如此壮怀激烈的故事?

一条江,为什么在客家人心中有着如此神圣而美丽的传说。

沿着长长的汀江两岸,我们也可以看到,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叶剑英,杨成武,刘亚楼,陈丕显,张鼎丞正是从这里走来。

追寻汀江,当年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邓小平等一大批重要人物正是在这条后来被史学界称为“苏维埃血脉”的汀江进入闽西,最后到达瑞金。

追步汀江,当年在护送上百位苏维埃的重要人物中,没出过一个叛徒,也没发生过一次事故。汀江最终成为当年设在上海的党中央连接苏区四条交通路线仅存的一条。

汀江,一个在平平淡淡中流淌亿万年之后突然书写着传奇故事。

汀江,再一次成为客家人和中央苏区命运相连的滚滚“血脉”

如果说当年汀江养育中原汉人,护佑着客家民系的诞生。那么在时隔千年之后,汀江再次护佑着中央苏区的成长,护佑红军走向胜利。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因为有客家民系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精心经营。因为有客家民系崇正守正的情怀。

如果说当年客家人的诞生造就了汀江航运的繁华,造就了汀洲客家首府。那么,时隔千年之后,客家人再次造就了汀江的辉煌,造就了一个“红色小上海”。

长长山路可以作证,一根根毛竹,一条条原木,一箱箱条丝烟,一担担茶叶,正从大山之中汇集到汀江,浩浩荡荡,一路顺流南下。

青青竹竂可以作证,客家男人伴随着踩竹嫲的踢踏声,一张张毛边纸在他们手中飞扬,最后被装上船从汀江出海。

悠悠老屋可以作证,客家男人们手中的刻刀,把一块块木头变成了雕版。最后一本本散发墨香的出版物从汀江运往各地,直至东南亚。

莽莽榕树可以作证,客家人种下的“蓝”正制成蓝靛,装成一昙昙,一罐罐,一缸缸,从汀江源源不断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地

巍巍会馆可以作证,从潮汕到广州,从福州到北京,从印尼到马来西亚……处处都留下了汀洲客家的足迹,处处都留下了汀洲客家的印记。他们从汀江走来,他们从客家祖地走来。

……

如果说,大山给客家民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链,那么汀江给客家民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如果说,大山阻挡了战火的尾随让客家民系休养生息,那么汀江却为客家民系传承中华文化提供了最好的“避难所”。

如果说,大山阻隔了客家民系的视线,那么汀江却锻造了客家民系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脊梁。

走进客家,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客家儿女那种大山般的坚强,那种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尤其是客家开拓进取的家风,更是把客家儿女锻造成山中的雄鹰,锻造成山中的那颗挺拔的雪松。

走进汀江,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客家儿女那种似水的情怀,那种不屈不饶,包容兼容的秉性。尤其是客家艰苦奋斗的家风,更是把客家儿女锻造成敢于搏击的蛟龙,锻造成勇立潮头的汀江儿女。

走进客家,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逢山必有客。当年大山收留了中原汉人,大山如同有力的双臂,护佑着客家民系的诞生。当年大山为中原汉人留下了一块世外桃源,大山如同天然屏障,护佑着客家民系一路成长。

走进客家,让人感受最深的汀江两岸是人家。客家人的到来为这片沉睡千年的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从此成为一个神奇的宝地。更让人感到传奇的是,客家人并没有被大山阻挡住视线,也没有偏安于一偶,他们沿着汀江一路南下,开辟了一条客家人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个个经受大山磨练的客家儿女,一个个历经大山锻造的客家儿女,一旦他们从大山走出来,他们就像大山一样耸立,他们就像大山一样坚定。任凭风吹雨打,任凭风霜雪雨,我自巍然不动。

一个个在风浪成长的客家儿女,一个个曾经搏击风雨的客家儿女,一旦他们从汀江走来,他们就像雄鹰在空中飞翔,他们就像装满风帆在远航。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客家儿女在新的天地里大展雄风。

胡文虎,张弼士,曾宪梓他们的创业经历都留下了客家民系艰苦奋斗的精神。

连城芷溪流传的“黄百万”“杨百万”的故事,更是印证了客家民系艰苦奋斗的传奇。

……

此时此刻,我们可以用蓝智先生的一首《汀江颂》来表达千百年人们对汀江的依恋和赞美。但不论怎样的赞美,汀江在客家民系形成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无以伦比的。不论怎样书写,汀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

此时此刻,我们总会想到人类历史上两江两河文明的起源。从尼罗河,约旦河,到幼底发拉河……,走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

此时此刻,我们也总会想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还有珠江,松花江,怒江,金沙江……走出了中华民族。

但当我们追步在汀江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正如篮智先生所写道:站在中国地图前,你会发现,那是一条条名川大江。几乎都是由东注入海洋。站在闽西地图前,你会发现,有一缕从北部山区飘来的蓝色身影,总是执着地向南向南……“天下水皆东,唯有汀南”,这就是客家母亲河——汀江。

汀江没有战火销烟的苦难,也没有洪水泛滥的灾难。没有黄河壶口的气势恢宏,也没有长江三峡的道道惊险。没有九曲十八弯的盘旋,也没有一泻千里的滚滚波涛。它缓缓流淌,平淡无奇。假如不是因为来了中原汉人,也许它就这么一直默默无闻。假如不是中华民族近代发生了一场革命,它也许就这么悄悄向南流。

不知是历史注定要在汀江上演一场史诗,还是汀江注定要扮演一个传奇角色。在沉寂了亿万年之后的汀江果然迎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时刻。它不仅改写了中原汉人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汀江,不仅仅养育了客家民系,更是造就了一个民系的壮烈激怀。如果没有汀江,我们很难想象当年中原汉人会是怎样?

汀江,不仅撑起了红色小上海一片艳阳天,更是为中央苏区打开了一条大通道。假如没有汀江,不知中国革命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记得朱德曾经说过,果然,长汀是一个转折点。

记得党史专家说过,汀江是中央苏区的“血脉”。

我们姑且不论汀江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假如没有中原汉人的开发,汀江会有如此的辉煌吗?假如没有中国革命的进入,汀江会造就奇迹吗?我们不需假如,因为创造这一切的不是汀江,而是中原汉人,是中国革命,是一代共和国的开拓者。

一条江一部史诗,一部史诗一个人类奇迹。

一条江一个民系,一个民系一个辉煌历史。

汀江,见证着客家民系艰苦奋斗的历程。

汀江,记录着客家民系艰苦创业的业绩。

创业,艰苦创业,不停的创业,客家民系就这样在闽西这片神奇土地上创造了人类迁徙史上辉煌的篇章。他们在大山里成长,他们从大山走来。

奋斗,艰苦奋斗,不懈的奋斗,客家民系就这样在汀江两岸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闽西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民系。他们从闽西祖地一路走来,他们从汀江两岸一路走来。

客家从汀江两岸走来。为什么安定的生活难以阻挡他们匆匆的脚步?为什么美丽家园难以留在他们那颗“驿动的心”?是心中的期望,一个更加美丽的期望在召唤他们。心中的对明天的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引领他们。他们从大山走出来,他们从闽西出发,他们第一次漂洋过海,他们第一次到异国他乡。

客家从闽西走来。不论走到哪里,不论身在何处,他们始终忘不了故乡那碗酒那首童谣那首山歌那副楹联那块匾额那句祖训。乡间的那条小路,祠堂前的那个石桅杆,母亲的慈祥笑脸和佝偻的身躯,父亲远去紧紧相随的背影,村前那条小溪,房前屋后的袅袅炊烟……

客家从汀江两岸走来。他们从闽西出发,他们又回来了。他们时刻不忘生她养她的那片土地,他们时刻不忘造福桑梓。他们从四面八方回来,他们从天涯海角回来。他们走进瓦子街,走进培田古民居,走进长汀历史文化名城,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土楼……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民族复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中国梦。

·追梦篇·

还是一个清晨。

当 天刚蒙蒙亮时,朗朗书声早已从一间间老屋里传来。

年轻的妻子此时已经抱住新生幼儿在村口等待丈夫早日归来。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已经长大的小孙子,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唱童谣。

此时背景墙上出现汀江 长汀古城 汀洲试院 汀洲城里的家祠家庙

时光在流转,岁月在交替。

这是汀洲试院。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又来临了。分布在汀洲城里180间家祠家庙迎来了来自闽西各地的莘莘学子。

这是一座座具有特殊含义的家祠家庙。说它是家祠,它又住着一户户人家。说它是家庙,它又与寻常百姓家毫无两样。但它在客家人心中,它就是一个个大写的“DNA”,就是一个个大写的GPS。不论你是谁,只要能够报出你的家族世系堂号,能够背出姓氏的族诗,家祠家庙就是你外出经商的驿站,就是你到汀洲参加科举的书房。

家祠家庙,一个见证客家学子耕读传承的地方。

汀洲试院,一个见证客家学子放飞梦想的地方。

时光在流转,岁月在交替。

此时背景出现了客家土楼 客家古民居 客家围屋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相聚在一条长长的板凳上,聆听着不知听了多少遍也听不腻的故事。这是一个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开始讲,一个故事讲了千百遍。后来又从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接着讲,长长的故事讲不完。从秦始皇、唐明皇、乾隆皇再到惊天动地的共产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是故事,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两难全,个个也是故事。

入夜,一座座老屋,夜深人静,唯有从一个个小窗户射出来的灯光,依稀可见客家母亲陪伴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苦读的情形

每天,他们就这样伴随着一个个新的梦想送走晚霞迎来新的曙光。

每天,他们就这样在朗朗书声中放飞着一个个新的梦想。

读书成为客家人最大的财富。衡量一个家族是否兴旺,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家中是否出了读书人。

读书成了客家人炫耀的本钱。衡量一个家族的地位,不是官当了多大而是家族中是否有人在读书。

“不读诗书,有目无珠”,“目不识丁,枉费一生”,“地瘦栽松柏,家穷子读书”,“路不走不平,人不学不成”。

一句句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的谚语,无不折射出客家人崇尚知识,培养人才的精神。

走进客家村落,每到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并没有进入梦乡,他们围在一起,要不接着前一天没讲完的故事,要不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在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倘若你一时说不上几句,但你可以在一旁静静聆听。久而久之,连妇女也加入讲故事的行列,加入讨论国事的行列。

走进客家地区最常见的就是私塾。他们不管走到那就把私塾办到哪。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大山里,连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再艰难,客家人总是把办私塾放在与立命安身同等重要的位置。“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虽然说的有点过,但恰恰彰显了客家人对待教育的一种理念,一种在他们心中的希望。所以,他们能愿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也要把私塾办起来,他们能愿节衣缩食也要送孩子读书,他们能愿自己苦一辈子也要让孩子有书读。走进客家人,办喜事的不一定就是结婚生子,升学“中举”在他们眼里,是与结婚生子同等重要的大事。

捐资办学,捐资兴学,这在客家地区早已不是新鲜事。

先生这一称呼,在客家地区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备受尊敬。

在闽西,最早的书院是在汀洲的“文会堂”,“龙江书院”,创建于南宋嘉熙二年,

连城的“修竹书院”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在培田古民居,南山书院还风采依旧。

上杭的“文峰书院”建于明代中叶。在南阳,龙田书院培养出陈丕显等共和国的栋梁。

在汀洲,还有龙山书院,文明书院,正香书院,东山书院,紫阳书院,森林书院,广陵书院,丽泽书院,道南书院。卧龙书院,等等

在冠豸山,三十多座书院曾经见证客家耕读传家的辉煌。

在闽西的近代史上,走出的共和国创始人中,张鼎丞当年曾经是一位小学教员。杨成武,刘亚楼,项南等等,他们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正因为如此,在当年的战场上,闽西子弟兵大多数是担任政治委员,或担任后勤保障工作。

从私塾到书院,见证了教育对闽西客家民系薪火相传的特殊意义。

从私塾到书院,见证了千年客家梦在飞翔见证了千年客家梦在延续。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法走出大山。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无法承担起国家民族大任。

同样是居住在大山,为什么客家民系最终又会走出大山?

同样是居住在大山,为什么客家民系能够身在山中心怀天下?

我们无需过多去谈论其他民系的生存状况。

我们无需过多去评说其他民族的生存状况。

当我们走进客家地区,一个连接千年客家的主要人物出现了,她就是客家“阿娓。”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客家妇女的勤劳与吃苦,更让我们看到客家妇女在耕读传家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她们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家里家外全靠她。也许她们平时很少说话,但他们却同时默默主动承担起教儿育女的重任。也许他们并不识字,当她们却用自己特有的情怀抚养儿女的成长。在客家地区,每一个孩儿的成才都凝集了客家妇女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在唐代,中原汉人南迁时,就流传着葛藤坑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位母亲在逃难中,因为保护他人的儿子的故事感动了黄巢,最后使得整个村庄的人幸免于难。

在上杭,中都田背的族谱就记载刘氏女性众多感人的故事。如今,在中都田背族谱中就有记载妇女的。在云霄阁内还立有妇女为首的碑文,也还保留有一份完整的分阄薄。

在梅州,叶剑英家族里至今还流传其母如何从小教育他的故事。

在四川,朱德纪念馆里有一块解说词,讲的是朱德母亲如何教育朱德的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篇朱德纪念他的母亲的文章。

在广东韶关,也流传一位母亲带着二个孩子智斗土匪救乡亲的故事。如今,当地人一直供奉这位客家母亲。

在诗人眼里,作为客家妇女,就像一座大山,就像一条清溪,就像一支歌,就像一部交响曲。

在非客家人看来,客家妇女是凉帽,背带,大足三位于一身,是田间默默耕耘者,是家中默默支撑者,是生活的默默承受着者。

正如一位作家写道,你是强者,双肩,扛起了生活中种种艰难。你是弱者,心灵,却匍匐在传统的重重枷锁之中。

其实,在中外学者心中,客家妇女又是另一番景象。

一位美国学者写道:客家妇女,真是我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之中最值得赞叹的了。

一位英国学者写道:客家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

郭沫若先生当年曾经写道: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

……

这就是客家阿娓,一个千年客家的缩影。

这就是客家阿娓,一个千年客家的化身。

从这些阿娓的身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客家妇女的勤劳俭朴,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客家女性是一位智慧的母亲,一位有着独立人格的女性,一位能够持家撑门户的女性。

客家人在重教不仅仅表现在传文上,同时表现在尚武。农时种地,农闲时习武,这也是客家民系历经战乱,为了生存留下的传统。客家武术自成一体,它没有固定的兵器,只要是能够防身用的工具,都可以用来作为兵器,如家里的板凳,厨房里的餐具,下地用的各种生产工具等等。特别是客家地区还流传女子五枚拳,足见客家妇女与男人有着同等的地位,也是客家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在客家地区,三种人最多,也最吃香。他们是教师,医生和习武之人。

耕读传家使得客家人拥有了一张生存的永久居住证,也同时拥有一张与外界交往的通行证。

与其他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不同,客家人没有被大山阻挡了视野,更没有被大山禁锢,他们始终放眼山外,只要国家民族有难,他们随时都会挺身而出随时奔赴战场。这一切,都来自他们从小就听过前辈一直在讲的英雄故事。

与其他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不同,他们并没有陶醉在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里,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有着一个飞翔的梦。他们总能在国家民族发展的键时刻,走在了最前面。这一切都来自他们聚族而居留下的客家家训。

时光在流转,日月在交替。

当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向连城四堡,一个让世人惊讶的古书坊仿佛还在叙说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故事。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会成为四大古书坊之一?后人曾经做了很多中假设,不论哪种假设都有其合理之处。其实,我们只要走进客家,看看客家人的耕读之风,根本就不用去假设。因为这一切都来自客家民系的传统。在一个没有文化作为支撑的地区,是不可能发展雕版印刷业的。在一个没有形成崇文重教之风的地区,同样不可能雕版印刷业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落在四堡也许是一个偶然,但四堡发展雕版印刷绝不是偶然。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培田古民居,膝容居里,可谈风月,无不彰显出客家妇女也拥有传文的同等待遇,这一特殊现象足以让我们看到了客家民系对文化传承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新泉妇女夜校,黑板上至今还留下粉笔字,让人回到了那个特殊年代。虽然这是红军时期的产物,但也说明文化早已根植在客家民系心中。

时光在流转,日月在交替。

老奶奶已是白发苍苍。此时,她已化身为一位在客家地区备受尊敬的“严婆”

“严婆”一个客家妇女的典型人物。严婆不姓严,而是姓林。有人说是“妈祖”化身,客家人的妈祖。严婆因“严”教而出名,因此又有人说是一位智慧的客家母亲。

“严婆”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女性,鉴严为民,顾家安国,勤正奋进”。要求人们“做人要勤正,做官要廉明,做事要顺天”。要“文武兼济,男女相携,兴家利国,光耀门楣”。

从严婆再回过来看看客家妇女的一天的生活。一首《勤俭布娘》真实记录了客家妇女特有的品格和情怀。

“勤俭布娘,鷄啼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灶头鑊尾,光光章章……”

就这样,一盏盏小小的灯,穿过夜幕,把客家人祖祖辈辈的梦点燃,带着他们走进新的梦想。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走进客家,最为让人惊叹的是那一条条家训。

“端正勤俭,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廉洁奉公,是居官良法。”

“礼仪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

“能行忠与孝,福禄万年深。恭宽信敏惠,廉洁谦让温,品节宣祥明,德行须坚贞。”

就这样,一条条族规家训,如同挺拔的高山,耸立在客家儿女的面前,像一面旗帜,像一种力量,像一种精神,引领着客家儿女一路前行。

走进客家,一块块悬挂于门楼上的匾额更是彰显客家人的情怀。

“文魁”,“武魁”,“贡元”“经魁”“英才上达”,“书升后品”,“谈经述德”“桥梓杨芳”,“桥荣梓秀”,“振世才英”等等。

就这样,一块块匾额和牌楼,象征着家族的荣耀,象征着家族的兴盛,象征着家族的榜样,激励着客家儿女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在上杭,明代邱道隆为官清廉,办案公正,其父也享有监察御史封号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在连城,不仅有冠豸山“豸神”的公正象征,也流传着项南同志一生清贫廉洁的故事。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在一声声客家歌谣中,小孙子已经长大。

在一声声唢呐声中年轻夫妇也渐渐步入了中年。在他们身边又多了一群孩子,其乐融融。

此时,一声声欢快的唢呐声从远处传来。

在一声声高亢的书声中,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从大山走来,从汀江两岸走来。

华喦,黄慎,上官周,从闽西走出来的一代艺术大师,至今还享誉神州。

王力,丘成桐,丘逢甲,陈宝箴家族“一门五杰”,从文学家到数学家,他们都是客家人的骄傲。

林丹,何雯娜,奥运冠军,他们的名字为客家人赢得了荣誉。

李威光,丁锦堂,一代武状元精通琴棋书画,谁说不是客家人崇文尚武的真实写照,更是展示了客家男儿的血性本色。

带着新的梦想,客家儿女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带着新的梦想,客家儿女又走在了奋进的路上。

是文化给客家儿女插上了梦想飞翔的翅膀,是文化让客家儿女平添了几分家国情怀。

耕读传家让客家民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耕读传家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客家民系,也让客家民系写下了历史新篇章。

·乡愁篇·

还是一个清晨。

当天刚蒙蒙亮时,朗朗书声早已从一间间老屋里传来。

年轻的妻子此时已经抱住新生幼儿在村口等待丈夫早日归来。

这是一个盛大的祭祖场面。

此时背景墙上出现了一座座气势恢宏的客家宗祠。

这是一个古老的祠堂,祠堂前林立着标志客家男儿梦想的石桅杆,还有一口半月形的荷塘蛙鸣声声。

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带领子孙在宗祠前祭拜祖宗。

还是古老的宗祠。早已成为爷爷奶奶的那对年轻人正在祠堂为新的生命举行“喊鹞婆”。

在客家地区还有为刚学会走路的周岁男孩举行特殊的“过周”仪式。在仪式上外婆或舅妈要用菜刀在男孩的脚下交叉比划,意为祝男孩在人生未来路上披荆斩棘。

又有一个男婴出生了,客家人都习惯把胎盘埋在祠堂里,意思为“胞衣窟”。“这是种下生命的地方,我第一眼看到的老屋下。

这是我丫丫学语的地方,学的第一句是阿娓话。

这是我启蒙教育的地方,第一堂课是家国天下。

这是我人生启程的地方,第一件事是爱国爱乡。

一个叫胞衣窟的地方,我梦里梦外的老屋下。”

这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客家人祭祖是一件非常神圣的大事。有春祭,春节正月十五前祭祖。也有秋祭,八月十五祭祖。有分家祭,也有宗族同祭。祭祖在客不论你是谁,当你要远离家乡外出谋生时,都要先到宗祠去祭拜。不论你是谁,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要去祭祖。“拜神不如祭祖宗”。祭祖是客家人寻根谒祖的最重要形式。他们要对着祖宗发愿,他们要在祖宗面前忏悔,他们要向祖宗报告自己一年中所做的一切。

在上杭李氏大宗祠。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李姓乡亲纷纷来到这座建在僻远山村的宗祠共同祭祀他们的先祖——李火德公。

在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每年这里都要举办盛大的公祭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乡亲汇集在公祠,共同祭祀他们的先祖。

在客家地区,也许是因为长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他们除了祭拜祖先外,还祭拜菩萨,祭拜关公,祭拜妈祖,祭拜公太,祭拜保生大帝等等。在他们祭拜的神明还有与他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伯公”,“定光佛”。这是客家地区独有的神明。

在长汀的客家母亲像广场,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公祭仪式。

在武平岩前狮岩,每年都要举办定光佛祭拜活动。台湾客家乡亲还来到狮岩迎接定光佛入岛巡游。

客家民系祭拜的神明众多,其中还有因为感恩而树立起来的神明。在永定陈东有一个民俗节——“四月八”,这一天他们就是为了纪念卢姓的救命之恩而设立的。在永定西陂天后宫是一座明代建筑物,这座塔式建筑就是由林姓的养子回报林姓养育之恩而建造的。

从定光保护神到伯公神明的一路相伴,客家人从千年走来。

从拜佛拜妈祖到感恩神明在天祈福,客家人走过了千年。

这是一个被称为客家狂欢的元宵节,从正月初七开始,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在客家村落唱起来、跳起来,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燃放着喜庆的鞭炮。一场场规模浩大的闹花灯,走古事,游大龙,热闹非凡,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是一个春天播种的季节,为了争得好收成,人们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迎春活动,“犁春牛”、“百壶祭”

这是一个秋天收获的季节,一场场庆丰收的活动又拉开了序幕。“游公太”,“六月六”等

与此同时,客家人还流传各种民间艺术,“吹唢呐”“公嫲吹”“高跷扑碟’“跳海青”,“九连环”等。

一个个民俗活动像一个个文化符号,记录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记忆。

一个个民间艺术像一个个文化密码,书写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方式。

一个个石桅杆,撑起了客家男儿心中梦想。

一幅幅小楹联,装下了客家儿女天地文章。

一条条长板凳,记载了客家儿女家国情怀,

一个个小窗户,放飞着客家儿女美好向往。

这是一个十分热闹的欢送场面。鞭炮声,鼓乐声,歌声,笑声,在小小的村子回荡。

再喝一口家乡水,再闻一闻家乡的泥土芳香。

再拜一拜祖先,再拜 一拜父老乡亲。

此时,一首首动人的山歌唱起来。

此时,一曲曲长长的唢呐吹起来。

此时,一对对欢送的人群舞起来。

此时,一声声震天的锣鼓敲起来。

背景墙上出现客家儿女再度从闽西出发迁徙的场面。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上杭瓦子街,一个连接遥遥筷子巷的客家人集聚地,如今已成为海内外客家人寻根的符号。虽然至今人们还不知在上杭城里哪里才叫瓦子街,但在族谱里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瓦子街就是一个客家人出发的地方。也许因为历史沉淀的太久,也许那条一场大火把瓦子街毁于一旦,但这一切并不影响瓦子街作为客家人记忆中的祖地。

在广东南雄,一条名叫珠玑巷的古街也是那么引人注目。传说中珠玑巷最早是广府人的发祥地,但如今居住在珠玑巷的都是客家人。也许当年广府人一批批先后前往广州珠江三角洲,空空的古巷正好被后来从闽西、从上杭外迁的客家人作为一个驿站久而久之,世人也就只知珠玑巷的居住的是客家人。

从当年的筷子巷,到瓦子街,再到珠玑巷,三个巷子最长也就不过百来米,但它却如同时间隧道,传递着客家民系不息的火种,纪录着客家民系千年迁徙的印记。

我们还是把目光折回上杭。

滔滔汀江在这里突然变得平缓起来,缓缓的河水环绕上杭城,形成了一个川字,因而上杭又有了杭川一说。当然,在县志里记载,上杭一说来自诗经:何谓河广,一苇杭之。我们姑且不论上杭一说来自何处,但宽阔的河面是否让我们看到当年一片富庶之地。

我们再把目光折回连城。

连城最早是带有草字头的莲。莲者,莲花也。从冠豸山往下俯瞰,连城就像一朵从空中飘来的莲花洒落在冠豸山脚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是一片多么圣洁神圣的地方。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也让我们想到,当年中原汉人从四条路线进入闽西后,他们是否在连城这片土地上作过长期间的停留。用当今一句流行的话来说,连城是客家民系的集结地。尽管这一说法有待考证,但至今还遍布在四堡,培田,新泉,芷溪一代的古民居可以作证,每年元宵节庆的游大龙,走古事,游花灯等盛大狂欢活动可以作证,还有一直备受世人关注的连城客家话,以及保留较为完好的祭祀活动,无不印证了连城的历史。

……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此时,在迁徙的队伍中,我们仿佛看到“三个儿子”一同外出谋生。一个前往贵州,一个前往广西,一个前往江西。后来前往贵州的大儿子在哪里以发展毛竹种植为主,至今已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二儿子到广西,后来成为:黑旗军“首领,为保卫台湾英勇献身。三儿子到江西修水,繁衍出“一门五杰”。

浓浓的亲情,深深的依恋,在欢乐的气氛中化作红红的飘带,漫天飞舞。

一张张新的迁徙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大陆到为台湾,同样也有四条迁徙路线:第一条是直接从闽西,从汀江两岸迁往台湾。第二条路线是从闽西迁往邻近的漳州之后在迁往台湾的。第三条路线是先迁往粤东后在迁往台湾的,第四条路线是先迁往潮汕等地之后在迁往台湾的。不论从那条线路迁往台湾的,他们都可以在大陆找到他们的先祖。不论他们从哪儿出发的,他们都可在闽西找他们的祖祠祖墓。

吴伯雄,一位祖上从永定迁往台湾的客家后裔,2000年他作为国民党的副主席,第一次率台湾客家乡亲回大陆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会。由此打开了两岸国共两党相隔五十年的破冰之旅。吴伯雄也第一次回到祖地祭祖。

饶颖琦,一位来自闽西的客家后裔,他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从台湾回到大陆寻亲寻根。每一次回来,他总是热泪盈眶,感动不已。每一次他都要带着儿女一起回来。

如今在台湾,李火德后裔有80万,张化孙后裔有90万,邱三五郎后裔有38万,蓝花的后裔有30多万,温九郎的后裔有13万。令人关注的是,丘逢甲,简大狮,丘成桐,吴伯雄,饶颖琦,江丙坤,游锡堃,李秀莲,李登辉等人的祖籍都在闽西。

这是一张张新的迁徙图。

从闽西迁往粤东,迁往江西,迁往广西,迁往四川,迁往贵州……

随之一个个客家儿女的代表人物也出现在世人面前。广东的叶剑英,曾宪梓,四川的朱德,广西的刘广福,江西的陈宝箴,贵州的黎理泰……

这是一张张新的迁徙图。

从闽西出发,从汀江出发,他们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

随之一个个客家儿女的代表人物也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马福春,胡子清,胡文虎,叶亚来,李光耀,罗伯芳……

不论走到哪里,他们总是把他乡作故乡。

不论身在何处,他们总忘不了回报生他养他的“老屋厦”

“多少回在梦中把你思念,

多少次在心中把你呼唤。

老屋厦,一个叫做“胞衣窟”的地方。

老屋厦,一个梦萦魂牵的地方。

忘不了门前那伴月的清水塘,

更忘不了晨曦中的朗朗书声。

忘不了炊烟里长飘着阿娓的呼唤,

更忘不了窗前那皎洁的月光。

老屋厦,一个人生起航的港湾,

老屋厦,一个天下客家共同的家。”

他们从四面八方回到了老屋厦。

他们从天涯海角回到了老屋厦。

有人说,客家人的爱国是从爱乡开始的。爱乡首先就得祭祖。一个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又怎能真正爱国?

有人说,客家人乐善好施总是忘不了异族同胞。当年胡文虎先生创办了厦门中山医院,南京医院等100所,捐款359万元建成1000所小学。张弼士在辛亥革命后,捐助福建军民白银7万两,将大量资金投向国内,在广东,山东等地创办了机械,矿业,航运,农垦等。

在福州的杨树庄杨氏家族,他们把祖先骨殖迁回到连城芷溪安葬。

张弼士,一个魂归故里的实业家,他为了百年之后能够会老家安葬,特地开通了一条从他故居通往韩江的航道。

在广东梅州,李火德后裔找到上杭李火德公先祖地,希望能够把李火德公的遗骨分“金”到广东安葬。

“二次葬”虽不是客家唯一习俗,但分“金”,背着祖先骨殖走天下却是客家人独有的习俗,独有的寻根文化。

宁静的家园锁不住客家人心中追求未来的梦想,幸福的生活阻挡不住客家人开拓进取的脚步。

此时背景出现大榕树 村边的那条小溪

一颗大榕树,一把油纸伞,一本族谱,一把泥土。

一首客家山歌至今还在传唱,一句阿娓话伴随走天涯。

我们曾经相约走在那条乡间小路,我们曾经相约回到那间古老学堂。

还是那颗大榕树,还是那条小溪旁,还是那座伯公庙,还是那张笑脸。

此时此刻,见面时也许是相对默默注视。

此时此刻,见面时拿出的不一定是钱财。

他们来到宗祠,来到祖先像前,点上一炷香,终于了结了思乡情结。

他们携带妻儿,再次来到大榕树下,来到伯公前,讲述其当年祖先再度南迁的历史。

是的,为了追寻新的梦想,客家儿女再次走出大山,走向海洋,走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是的,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从汀江走出来,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方就有客家人。

一首月光光再次响起,一首悠扬的山歌从远处飘来。

思乡的梦无时不再萦绕,回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阿娓的声声呼唤,让他们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一本本发黄的族谱,在他们手中紧紧怀抱,如同生命一样珍贵。

一首首的童谣,在他们心中默默传唱,如同依偎在母亲身旁。

一句句阿娓话,在他们口中相传,如同遗传基因的DNA.

这正是:“客家播迁海内外,始终不忘祖籍地。携手共进图发展,中华民族增凝聚”。

·血性篇·

还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一声声悲壮的唢呐声把人们从梦中惊醒。

年轻的妈妈紧紧抱住怀中的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惊吓。年已古稀的“娭太”正在带领众子孙在祖宗像梵香,念家训,希望子孙们要勇敢站出来,为保卫中华民族而战。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此时时间定格在1895年。

鸦片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大肆践踏中华民族国土。清王朝的无能与腐败,致使台湾被割让。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领土不受强盗的侵占,两岸客家人和其他族群一道,开始了一场与日寇不屈不饶的战斗。

丘逢甲,一位爱国诗人,一位为保卫台湾留下千古绝句的客家后裔。当年正是他以“守土拒倭”号召乡里子弟,出钱出力出任全台义军大将军,亲率义军与日军血战20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虽然战斗未能最后取得胜利,但在他心中始终念念不忘宝岛台湾。“春愁难遭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首《往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心中的悲愤与忧虑。而诗人的另一首《春愁》中的“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更是表达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从爱乡到爱国,这是每一个客家儿女从小就熟记的家训。

从爱乡到爱国,这是每一个客家儿女从小就懂得的道理。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一句在客家心中的“家训”,是每一个客家人必须恪守的“誓言”。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句写在客家土楼的楹联,更是表达出楼主人对子孙的敦敦教诲,在每一个土楼儿女心中打下来深深烙印。

“儿女立大志,敢闯走四方。随遇安他身地,他想作故乡。能文亦能武,爱国又爱乡。叶落归根日,桑梓留芬芳”。这句客家家训虽然说的是“怀乡”,但字字句句却表达出客家儿女的爱国爱乡情结。

孙中山,一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他的一生立足于救民於水火,立足于实际救国。

在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中,走出来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客家儿女。

在共和国开国将领中,最为典型的是上杭才溪乡,一个当年十有八九参加红军的客家小乡村,拥有将军之乡的美誉。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当我们把目光再关注客家的先贤时,一个个客家儿女爱国情怀历历在目。

张弼士,中国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当年他发家后,功绩卓著,英国,荷兰殖民当局几度欲给他封官赐爵,都被他一一谢绝。但他接受了清朝政府的任命。

曾宪梓,金利来创始人,当他事业有成后,捐献巨资,支持国家建设,扶贫济困,倍受世人称赞。

文天祥,一位名垂千史的爱国诗人,他的《正气歌》千古传诵。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家喻户晓,成了千古绝唱。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当我们把目光在次转回到台湾时,一个个为开发台湾,保卫台湾的客家儿女的精神无不让后人为之震撼。

邹经,连城四堡人。清乾隆嘉庆年间,在闽台海域为抗击倭寇,保卫海疆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台湾水师提督,被誉为“人中龙虎”。

姜秀銮,开发台北,至今还留下有“京广福”的商号。

胡焯煪,开发淡水,兴学办书院,获得了“文开淡北”的赞誉。

黄南球,实业家,在苗栗创业。

范姜一族开发桃源。

张达京,张化孙后裔,从闽西迁广东在迁台湾。清乾隆年间开垦台南,与蓝,秦两姓合作兴修水利,称为葫芦敦。该水利设施成为该地区重要水源。

罗福星,曾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返台,继续领导抗日革命。后遭日本警察逮捕,被日本警察绞刑,时年29岁。

爱国,在客家人心中是至高的利益。每当国家民族受到侵略,每当国家民族处在危难时刻,总有客家人冲在前头。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客家儿女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在千年的历史兴衰中,我们总能看到客家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而血战的英雄史诗。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时间定格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

当年杨成武将军击中了日军中将阿部归秀,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不败的神话。

谢晋元,一位客家儿女,带领四百将士孤军死守上海四行仓库,以一当十,创下了抗战神话。

罗卓英,客家儿女,曾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一战——上高战役的总指挥。以二万人的伤亡,消灭日军一万五。后来,罗卓英又担任了远征军的总指挥。有抗日第一儒将之称。

时光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时间定格在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曾今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但历史告诉我们,当年向清朝廷上书提出在虎门就地销烟的人是一位客家儿女,他的名字叫:邓赢。

在甲午战争中,客家儿女也留下了千古传奇。他们是从连城走出来扬姓客家后裔,在这场海战中牺牲了100多人,至今许多人的名字也无法考证。但他们的英雄行为,受到光绪皇帝的嘉奖,被追封为烈士。

时间在流逝,岁月在流转。

时间定格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在上杭才溪,流传红色三兄弟的故事。流传孔姓单门独户孤儿因牺牲在战场上导致孔姓灭绝的故事。

在长汀南山,流传一个客家妇女当年送丈夫送儿子参军后,天天坐在家门口门槛上等他们回来,这一等就是几十年。最后门槛被她坐出一个凹,亲人还是没回来。

在湘江,至今还流传红三四十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殿后,最后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

一个个,一件件,因时间而连接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客家儿女为了国家民族而不惜牺牲的壮丽诗篇,更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客家人崇文尚武锻造出来的血性本色。

一个个,一件件,因历史而留下了记忆,让我们看到了客家儿女因战火因自然灾难造迫使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徙造就了他们把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和家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迁徙也是他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家就没有家。正因为民族纠纷,国家遭难,人民痛苦,造就了客家人渴望国家兴旺,民族团结的“梦”,渴望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梦”。正因为有过迁徙的苦楚,客家人最珍惜和平与安宁。

·筑梦篇·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娭太”正带着一群孙儿在开门迎接新年的第一天。看到子孙满堂,“娭太”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元初一,早开门 放鞭炮 喜气新 点蜡烛 装香灯 像前拜 烧纸钱 灯光火 早夜连 蜡烛台 两边排 香炉内 檀香堆 桌围带 挂起来……“这是一首只有4800个字的《元初一》客家歌谣,这是清代康熙年间武平举人林宝树所作。刊发300多年来,在闽粤赣客家地区引发了很大影响。

这是被世人成为客家狂欢节的元宵节庆。其实从正月到十五客家地区到处都是欢庆的热闹气氛。特别是到了元宵节前后,更是达到了最高潮。游大龙,走古事,闹花灯……处处人山人海,处处花团锦簇。

此时背景墙出现客家老屋 客家族谱博物馆 客家民俗博物馆 客家母亲河广场

还是那间老屋厦。

还是那颗大榕树。

还是那条滔滔汀江。

定光佛文化节正在举行。

公祭客家母亲河正在举行。

客家族谱对接活动正在举行。

时间定格在2000年。

世界客属恳亲会第十六届在龙岩市隆重举行。

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率领台湾乡亲来了。打断骨头连着筋。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乡愁。割不断的血脉,割不断的亲情。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咱这次会上致辞的主题,至今还在客家乡亲中传诵。成为客家乡情的一句最好祝福语。

时间定格在2015年10月。

第二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会在台湾新竹举行。

来自闽西连城的游大龙,第一次出现在恳亲会上。龙,中华民族的象征。同为龙的传人,两岸客家一家亲。

还有来自闽西的匾额展出,族谱展出,让台湾客家乡亲找到了根,找到了家训,找到了祖辈的记忆。

时间定格在2015年11月7日。

这是一个两岸历史性的时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这场会见中习近平指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两岸同胞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命运息息相关。

共筑中国梦,这是每一个客家儿女的神圣使命。

共筑中国梦,这是千年客家一直在追寻的理想。

此时催人奋发的唢呐声正从原野传来。

此时“娭太”正率众孙儿在河边放船灯。

此时,千年客家梦与中国梦如同满天的焰火一起在蓝天上绽放。

此时,千年客家梦与中国梦伴随着新春的脚步一起铸就新的辉煌。

(照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耀清,文化学者,文化策划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

曾著有长篇报告文学《红土地春潮》,人物通讯《不仅仅是乡愁——记第一个回台定居的台湾老兵》,歌曲《年年好节节高》《客家之歌》,论文《哲学范畴新探》,《让古村落活起来》,散文《遥望土楼》《我有一个名字叫“闽西”》,大型话剧《羊角花开》《信仰》,博物馆陈列布屋方案《红色总工会摇篮》《人间净土》《土楼大写的DNA》,电视政论片《龙工党旗红》《永远的古田》,中篇小说《一朵莲花的前世今生》《寻找心灵安放地》等。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永定新闻网

苏州艺苑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