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山谷和山坡密林或灌丛中湿润地,海拔1000~1800米。
伞房荚蒾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枝和小枝黄白色,无毛或近无毛。冬芽有1对鳞片。叶皮纸质,很少亚革质,干后变榄绿色,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10 (-13) 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边缘离基部1/3以上疏生外弯的尖锯齿,无毛或初时脉上有极稀疏簇状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4-6对,大部直达齿端,连同中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约1厘米,初时有疏毛,后变近无毛。圆锥花序因主轴缩短而成圆顶的伞房状,生于具1对叶的短枝之顶,长 (1.5) 3-4厘米,直径 (3-) 4-5.5 (-6) 厘米,疏被簇状短柔毛,总花梗长2-4.5厘米;花芳香,生于序轴的第三级分枝上,有长梗;萼筒筒状,长约2毫米,无毛或几无毛,常有少数腺体,萼齿狭卵形,长约1毫米,顶钝形;花冠白色,辐状,直径约8毫米,筒长不足1毫米,裂片矩圆形,长约3毫米,顶圆形,雄蕊长约1.5毫米;花药黄色;柱头头状,高出萼齿。果实红色,椭圆形,长7-8 (-10) 毫米,直径5-6毫米;核倒卵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约6毫米,直径约4毫米,有1条深腹沟。花期4月,果熟期6-7月。
根、叶及种子:(捣烂外敷)用于痈毒。
来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本种与短序荚蒾和巴东荚蒾都有关联,但前者的聚伞花序为尖塔形圆锥式,苞片和小苞片宿存,花无梗或有短梗,萼筒和花冠,外面均被簇状毛,叶多少革质,后者的小枝深褐色或褐色,叶的侧脉7~9对,下面脉腋有趾蹼状小孔,聚伞花序圆锥状,均易与本种区别。
本种四川省的标本与其他省所产者有下列不同点:叶干后变黑色,脉腋集聚簇状毛,萼筒有明显的簇状短毛和多数腺体,萼齿外被簇状短毛和宿存的缘毛。
苹果叶荚蒾(亚种)(植物分类学报)
Viburnum corymbiflorum Hsu et S. C. Hsu subsp. malifolium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1 (1): 74. 1966.
小枝淡灰褐色;叶椭圆形至倒卵形,较短,长5-9.5厘米,下面脉腋集聚簇状毛。
特产云南中部。生于沟谷或山坡疏林中,海拔1700-2380米。模式标本采自双柏。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 根据我村实际 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 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 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 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 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 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 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 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3
- 1 - 新鲜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镇党委、政府建立环境卫生 整治长效机制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落实党的 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 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关键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以全村环境卫生 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环 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打造全村农村新形象、新面貌,为我村争 创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新鲜村地处武威城区北郊,东、南、西三面与市区交错,辖 区内共有 14个村民小组,共 1226户人家,总人口 4089人。雷台 东路、北二环路两条主干道路横穿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