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 | 地理位置 | 宁夏 |
---|---|---|---|
工程总投资 | 259598万元 | 搬迁安置 | 40万人 |
范 围 | 固原、吴忠、中卫 |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涉及中卫、吴忠、固原三市的九县(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骨干工程、农业及田间配套工程、移民工程、水保和环保工程等。开发灌溉面积80万亩,搬迁安置移民40万人。其中水利骨干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红寺堡扬水工程、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工程等级为Ⅱ等,设计年引用黄河水量为5.17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259598万元 。
工程于1998年3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2008年8月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主持的竣工验收。
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多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成功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泵站封闭圈裂缝问题、高含硫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问题等,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工程自投入运行以来,实现了移民“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的工程目标。2100433B
节水灌溉工程定额套用北京第九册绿化 第五章绿地喷灌是否合理,当然可以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施工工程注意事项目前节水灌溉在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有很多,所以为了不影响节水灌溉设备在日后的使用,在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参与灌溉工程建设的企业...
截止2017年10月,我国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下: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
在分析了夫贫黄灌溉工程实施后宁夏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节水灌溉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其中工程措施中分别对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灌溉,地膜覆盖,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投资控制实践——论述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投资控制的流程以及不同的阶段,分别从设计概算、单项工程和经济指标3个方面对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投资控制进行实证分析。
历时10年建设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干工程日前顺利竣工并通过水利部验收,34万名受缺水困扰的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农民得以搬迁安置。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介绍,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干工程包括红寺堡扬水灌区、固海扩灌灌区工程,涉及中卫、吴忠、固原3市的9个县(区),水利骨干工程总投资26亿多元。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水利骨干工程的竣工,解决了移民区水资源的大问题,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等体系日益完善。
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共完成开发灌溉面积50万亩,移民完成了从求生存吃饱饭到求致富快发展的转变。在宁夏最大的移民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2007年移民人均纯收入2290元,是10年前的4.5倍,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100433B
固海扬黄灌溉工程(GuhaiPumpingIrrigationProject)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中宁县、同心县、海原县、固原市境内,是以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发展农、林、牧业生产,改变贫困山区干旱面貌为目的,以黄河为水源的多级电力提水扶贫工程。该工程于1978年6月动土兴建,1986年底竣工,历时8年半。设计灌溉面积2.66万hm2。
1、经济效益 几年来,两片灌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始终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农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到2005年,位于宁夏中部干旱荒漠地带的红寺堡灌区粮油播种面积30万亩,粮油总产9.56万吨。国内生产总值5.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01亿元。人均有粮713公斤,移民人均纯收入1880元, 分别比迁出地增长5倍和3倍。以旱改水为主的固海扩灌区粮食亩增产225公斤,受益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基本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的工程目标,部分移民已向小康迈进。
2、生态效益 多年来,我们按照“一水二林三农”的建设步骤和“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乔灌结合,林草套种,高低搭配”原则,采取围栏补植、封山绿化等综合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10.52万亩,荒山荒坡种植柠条57万亩,种草14.1万亩,围栏封育49.1万亩,加上全面贯彻国家退耕还林草和自治区封山禁牧政策,有效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已开发区域林草覆盖率达到27%,新的人工生态绿洲逐步取代半荒漠生态系统,区域内环境气候得到明显改善。气象资料表明,红寺堡灌区内的风速由4.07米/秒降低到3.95米/秒,相对湿度由50.8%提高到54.3%,就地起沙的大风日数由31天/年减少为20天/年,年蒸发量由2050毫米降到2015毫米。
3、社会效益 工程建成后,将使宁夏南部山区农村的数十万贫困人口通过自愿搬迁、异地安置脱贫致富。不仅能减轻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带片、高寒土石山区的人口压力,宽松当地发展环境,而且使宁夏中部荒漠化土地得到开发性保护和治理。因而,项目本身是将解决贫困问题与国土整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工程的建设必将对促进宁夏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项目区内教育、卫生、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移民“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新建移民村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逐渐普及,为移民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空间,使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兴建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体现。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宁夏南部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建设和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为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将对全国范围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建设宁夏扶贫扬黄工程,无论是在扶贫攻坚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