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淮委技术研究中心与淮委水利水电开发中心共同出资兴办企业安徽安兆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招标投标代理工作,具有住建部颁发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甲级资质证书、财政部颁发的政府采购招标代理甲级资质证书、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乙级资质证书和安徽省招标局颁发的安徽省建设工程成套设备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确认证书。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信息

中文名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立时间 1995年
所属机构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所设机构 综合科、技术科、项目管理科、科技开发科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直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二级机构,正处级建制。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水利护壁V形桩(PFV) 预制构件:PFV-1000-A,板高500mm,壁厚 27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58.8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C形桩(PFC) 预制构件:PFC-500-A,板高250mm,壁厚10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C形桩(PFC) 预制构件:PFC-700-A,板高350mm,壁厚 13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C形桩(PFC) 预制构件:PFC-1000-E,板高500mm,壁厚 13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58.8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V形桩(PFV) 预制构件:PFV-800-A,板高400mm,壁厚 20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V形桩(PFV) 预制构件:PFV-1200-A,板高600mm,壁厚 30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58.8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V形桩(PFV) 预制构件:PFV-500-A,板高250mm,壁厚12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水利护壁V形桩(PFV) 预制构件:PFV-600-A,板高300mm,壁厚 170mm,C60型号分为A-B-C-D-E,在以A型号除税价为基础,排序中的每种型号除税价在前一型号上递增29.5元/米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华岩

m 0% 广东华岩建材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2年9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2年7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2年4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广州市2022年2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1年12月信息价
电工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工日 深圳市2021年11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水利水电专用聚脲抗渗涂料 A:220kg,B:200kg|7190kg 1 查看价格 广州秀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5-10-28
SP-7818水利水电专用聚脲抗渗涂料 |5445m² 1 查看价格 广州秀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厦门经销处 福建  厦门市 2015-04-11
水利思想牌 (1)规格:长x宽x高=1.5mx1.5mx0.1m (2)材质:304不锈钢材质|13个 2 查看价格 广州千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22-09-30
水利测功机 (含静校装置) 用于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输出功率测试 SG-50|8台 1 查看价格 济南金恒翔机电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市 2015-09-22
水利块石 1|1m³ 1 查看价格 潮连浩江沙石场 广东  佛山市 2015-09-06
水利测功机 (含静校装置) 用于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输出功率测试 SG-120|3台 1 查看价格 济南金恒翔机电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市 2015-08-20
水利碎石 比较大的|1m³ 1 查看价格 潮连浩江沙石场 广东  佛山市 2015-09-06
水利测功机 (含静校装置) 用于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输出功率测试 SG-400|4台 1 查看价格 济南金恒翔机电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市 2015-07-08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设机构:综合科、技术科、项目管理科、科技开发科。 2100433B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质证书(批准专业:水利工程,服务范围:规划咨询、评估咨询、招标代理;批准专业:水电,服务范围:规划咨询、评估咨询、招标代理;批准专业:建筑,服务范围: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评估咨询、招标代理)以及乙级资质证书(批准专业:水利工程,服务范围: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见问题

  • 水利水电工程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觉得好就去做,水利水电工程是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事业,我也做水利的,干过施工,干过管理,现在在做建设单位,我觉得就蛮好,只要楼主自己喜欢就好,假如你自己不喜欢的话,还是乘早转行。随便干...

  • 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利工程有区别吗?

    你好!当然不同。从字面意思你就可以看出差别的。这些专业在大一时的培养课程差不多,真正有差别是到大二以后接触专业课后,所学方向会有不同。水电会倾向电类专业,水利只是单纯的水利工程。具体概念解释你可以直接...

  • 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是学什么

    水利水电工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农田水利工程业务...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献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及管理的措施研究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及管理的措施研究

格式:pdf

大小:49KB

页数: 2页

评分: 4.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产生和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且这些问题威胁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为了有效的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加强对技术的培训,提升水利水电项目管理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为了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立即下载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及管理的措施研究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及管理的措施研究

格式:pdf

大小:49KB

页数: 2页

评分: 4.7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具备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构建良好的工程管理模式,是提高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平的必要保障。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针对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与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以期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立即下载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内设机构

1、办公室(科技外事处)

2、规划计划处

3、水政与安全监督处(水政监察总队)  

4、水资源处

5、财务处

6、人事处

7、建设与管理处

8、水土保持处

9、防汛抗旱办公室

10、监察

11、审计处(与监察处合署办公)

12、离退休职工管理处

13、直属机关党委

14、淮河工会(中国农林水利工会淮河委员会)(与直属机关党委合署办公)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单列机构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级)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事业单位

1、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正局级)

2、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局级)

3、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副局级)

4、淮河水利委员会通信总站(正处级)

5、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档案馆(治淮宣传中心)(正处级)

6、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正处级)

7、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处级)

8、淮河水利委员会综合事业发展中心(正处级)

9、淮河水利委员会后勤服务中心(正处级)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人员编制

(一)淮河水利委员会事业编制总数为1710名,其中行政执行人员编制710名,公益事业人员编制1000名.

(二)领导职数

委领导职数6名。

委机关内设机构处级领导职数43名(含副总工程师3名)。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领导职数4名,其中副局级领导职数1名,正处级领导职数3名。

委属二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32名,其中局级领导职数8名,处级领导职数24名。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编制分配

淮河水利委员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各级机关人员编制分配表

序号

机构名称

行政执行

人员编制

委机关

170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关)

40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机关)

100

1

南四湖水利管理局(机关)

48

(1)

二级坝水利枢纽管理局

15

(2)

韩庄水利枢纽管理局

15

(3)

下级湖水利管理局

15

(4)

韩庄运河水利管理局

15

(5)

上级湖水利管理局

15

(6)

蔺家坝水利枢纽管理局

12

2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机关)

48

(1)

沂河水利管理局

18

(2)

沭河水利管理局

18

(3)

大官庄水利枢纽管理局

12

(4)

彭道口水利枢纽管理局

10

(5)

江风口分洪闸管理局

8

(6)

郯城河道管理局

10

(7)

河东河道管理局

12

3

骆马湖水利管理局(机关)

48

(1)

邳州河道管理局

15

(2)

新沂河道管理局

14

(3)

沭阳河道管理局

14

(4)

灌南河道管理局

14

(5)

嶂山闸管理局

12

(6)

宿迁水利枢纽管理局

12

合 计

710

(来源:水利部文件 水人事【2009】644号)

1929年成立导淮委员会1947年改名淮河水利工程总局。1950年成立治淮委员会,曾山任主任。1953年沂、沭、泗、运各河的治理开发工作划归治淮委员会统一管理。1958年治淮委员会撤销。1971年国务院成立治淮规划领导小组,在蚌埠市设立治淮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977年改称水利电力部治淮委员会。1982年国务院成立治淮领导小组,治淮委员会兼作其办事机构。1990年更名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委员会的任务是:编制淮河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规划,调解处理省际和部门间水事纠纷,负责主要河段的防汛调度和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主要河流和枢纽工程,负责水质监测工作等。会刊为《治淮》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在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历史上的导淮机构

设置政府

建立时间

机构名称

首任官员

清朝两江总督府

1866年

(清同治五年)

导淮局

曾国藩

(两江总督)

清朝江苏总督府

1881年

(清光绪七年)

导淮局

刘坤一

(两江总督)

北洋政府

1913年

(民国二年)

导淮局

张謇

(任督办)

国民政府

1929年7月1日

导淮委员会

蒋中正

(任委员长)

国民政府

1947年7月1日

导淮委员会撤销

成立淮河水利工程总局

林一平

(任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治淮(流域)机构沿革

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领导人

任职期限

淮河水利工程总局

1949.10-1950.10

刘宠光(局长)

1949.10-1950.10

治淮委员会

1950.11-1958.07

曾 山(主任)

1950.11-1952.12

谭震林(主任)

1952.12-1955.05

曾希圣(主任)

1955.05-1958.07

国务院治淮规划小组

1969.11-1971.10

李德生(组长)

1969.11-1971.10

治淮规划小组办公室

1971.10-1977.05

单文忠(主任)

1971.10-1974.07

治淮委员会

1977.5-1990.2

王路明(主任)

1977.05-1979.05

王英先(主任)

1979.05-1981.03

李苏波(主任)

1981.03-1983.12

蔡敬荀(代主任)

1983.10-1983.12

蔡敬荀(主任)

1983.12-1989.05

袁国林(主任)

1989.05-1990.02

水利部

淮河水利委员会

1990.2-至今

袁国林(主任)

1990.02-1992.09

赵武京(代主任)

1992.09-1995.04

赵武京(主任)

1995.04-1998.12

宁 远(主任)

1998.12-2001.12

钱 敏(主任)

2002.01-至今

淮河流域概况

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

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区,一般高程200~500m(85黄海高程,下同),沙颍河上游石人山高达2153m,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别山区高程在300~1774m;东北部沂蒙山区高程在200~1155m。丘陵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为100~200m,南部高程为50~100m,东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干流发源于桐柏山太白顶北麓,干流以北为广大冲、洪积平原,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苏北平原高程为2~10m;南四湖湖西为黄泛平原,高程为30~50m。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

社会经济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农业产值为3880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2433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八分之一,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近2000万千瓦。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淮河流域1997年工业总产值966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03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383元,低于全国平均值,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淮河流域沿海还有近1000万亩滩涂可资开垦。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立方米,干旱之年还可北引黄河,南引长江补源。境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发展农业条件优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河流水系

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有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贯通其间。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km,总落差200m。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km,地面落差约6m,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

洪泽湖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还有苏北灌溉总渠和向新沂河相机分洪的淮沭新河。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南岸支流都发源于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区,源短流急,流域面积在2000~7000 平方公里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东淝河、池河。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漴潼河、新汴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颍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区以外,其余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积以沙颍河最大,近4万平方公里,其它支流都在3000~16000 平方公里之间。

淮河下游里运河以东,有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滨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滨海地区的雨水,流域面积为 2.5万平方公里。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苏、鲁两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多发源于沂蒙山区。泗河流经南四湖,汇集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骆马湖、新沂河于灌河口燕尾港入海。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至山东省临沂市进入中下游平原,在江苏省邳县入骆马湖,由新沂河入海。在刘家道口和江风口有"分沂入沭"和邳苍分洪道,分别分沂河洪水入沭河和中运河。沭河在大官庄分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至新沂县入新沂河,新沭河东流经石梁河水库,至临洪口入海。

沂沭泗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0 平方公里的平原排水支流有东鱼河、洙赵新河、梁济运河等。该水系直接入海的河流15条,流域面积16100 平方公里。

气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为-24.1℃。蒸发量南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900~1500毫米,无霜期200~240天。自古以来,淮河就是我国南北方的一条自然分界线。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88mm,其中淮河水系910mm,沂沭泗水系836mm。山东半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1mm。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淮河流域内有三个降水量高值区:一是伏牛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二是大别山区,超过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区,大于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低于70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雨量为最小年雨量的3~4倍。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80%。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230mm,其中淮河水系237mm,沂沭泗水系215mm。山东半岛多年平均径流深199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分布状况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相似。

产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台风(包括台风倒槽)、涡切变、南北向切变和冷式切变线,以前两种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涡切变型,后期则有台风参与。大范围持久性降水是由切变线和低涡接连出现而形成。江淮流域6、7月份持久性大范围的降水天气称梅雨。梅雨期长短、雨量的多寡,基本上决定了淮河全年的水情,如1931、1954年梅雨期长、雨量多,形成了全流域性大洪水。梅雨期结束后转入盛夏,淮河流域常受台风袭击,如1965年7月24日出梅,7月27日就有台风袭击洪泽湖地区。查近百年来的台风资料,发现台风路径遍及全流域,亦即台风雨可以影响整个淮河流域。台风型暴雨的特点是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如"75·8"林庄暴雨,6小时雨量830mm接近世界纪录。

暴雨走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大体一致,台风暴雨的中心移动与台风路径有关,一般自南向北或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低涡暴雨通常自西南向东北移动,随着南北气流交绥,切变线或锋面作南北向、东南-西北向摆动,暴雨中心也作相应移动。例如1954年7月几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涡切变线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现在淮南山区,然后向西北方向推进至洪汝河、沙颍河流域,再折向东移至淮北地区,最后在苏北地区消失,一次降水过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于暴雨移动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自然灾害

由于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举世闻名。流域内大洪、大涝、大旱经常出现。一年之内经常出现旱涝交替或南涝北旱现象。在淮河中下游和淮北地区经常出现因洪致涝、洪涝并发现象,危害最大的是大洪水和洪涝组合所造成的灾害,在淮河下游地区还极易遭遇江淮并涨、淮沂并发、洪水风暴潮并袭的严重局面。

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以前,淮河干流河槽较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淮无堤,洪水有时虽也漫溢出槽,但灾情不如近数百年严重。

1855年黄河北徙后,淮河洪水基本上汇入长江。当洪水较大时,高邮湖水位过高,即引起运河东堤溃决。为此,曾在里运河东堤上建归海五坝,以免全堤溃决。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593年洪水可能是有记载以来淮河流域最恶劣的一次洪水灾害。该年自阴历3月至8月连续降雨,大暴雨10余次,7月下旬又降特大暴雨。"大雨自三月至八月,黑风四塞,雨若悬盆,鱼游城阁,舟行树梢,连发十有三次"。"水自西北来,奔腾澎湃,顷刻百余里,陆地丈许,庐舍田禾漂没罄尽,男妇婴儿,牛畜雉兔,累挂树间"。"淮浸高家堰堤上且数尺,决高良涧至七十余丈,南奔之势若倒海"。"徐州至扬州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洪水遍及流域四省,据各地文献记载,人员伤亡和土地城镇淹没的惨烈,均为历史仅见。沂沭泗水系1730年大水,豫、鲁、苏三省受灾,据分析为500年来最大。

黄河北徙以来的140多年中,淮河流域最大洪水年份有1866、1931、1954年等三年。从历史记载看,1866年洪水江淮并涨,受灾57个县,其中淮河受灾20个县,是近百年来最严重的,可能大于1931年;从干支流调查洪水位看,多数低于1931年;从洪泽湖水位比较,与1931年相近;就高邮湖水位看,又低于1931年。

据统计1901年到1948年的48年中,全流域共发生42次水灾。最突出的大灾有1916年、1921年和1931年三次。每次洪水泛滥,常使几十个县、市和上千个城镇沦为汪洋泽国,受灾人口数千万,成千上万的人葬身鱼腹。

1931年7月流域内普降暴雨,河水陡涨,豫、皖两省沿淮堤防漫决60余处,"麦收三成秋无收,濒淮各县成泽国",大片地区洪水漫流,"庐舍为墟","遍地尸漂"。安徽境内淹没农田2100万亩,蚌埠、寿县、五河等城镇均被洪水淹没,死亡人数2.39万人。洪泽湖最高水位达16.06m,运河堤溃决,从淮阴到扬州,纵横三、四百里,一片汪洋。仅里下河地区即淹没耕地1330万亩,倒塌房屋213万间,灾民350万,淹死、饿死7.7万人。豫、皖、苏三省合计受灾总面积7700万亩,灾民近2000万。

1954年是建国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自6月4日开始全流域普降大雨,以7月份雨量最大,造成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淮干正阳关洪峰流量达12700立方米/秒,洪泽湖三河闸泄量为10700立方米/秒。有近300万人投入抗洪斗争,对重要堤防进行加高加固,合理调度已建成的山谷水库和行蓄洪区。治淮初期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住了淮河重要堤防、津浦铁路、重要工矿城市及苏北里下河等广大地区的安全。但由于洪水过大,且历时长,致使淮北大堤在禹山坝和毛滩两处决口。全流域总计被淹耕地达6464万亩。

1957年是建国后沂沭泗水系最大洪水年,汛期暴雨集中,量大面广,15天大于400mm的雨区达7390平方公里。沂河临沂洪峰流量达15400立方米/秒。沭河大官庄实测4910 立方米/秒。沂沭河及各支流漫溢决口7350处,受灾605万亩,伤亡742人,倒房19万间。南四湖30天洪量达114亿立方米,相当于90年一遇洪水,受灾面积1850万亩,倒房230万间。

1968年淮河王家坝以上发生了持续性暴雨,淮滨、王家坝出现了建国后最大洪峰,分别为16600和17600立方米/秒。由于洪水过大,河道决口甚多。河南省境内淮干共决口281处。濛洼圈堤决口21处,临王段、城西湖上格堤处决口。河南省成灾面积192万亩,倒塌房屋94600间。

1969年史、淠河发生暴雨洪水,造成磨子潭、佛子岭水库洪水漫坝,王家坝水位被迫抬高至28.64m,蒙洼进洪。

1975年8月洪汝河、沙颍河上中游出现历史罕见洪水,造成我国第一次大型水库(2座)垮坝,人员伤亡惨重。

1974年8月,沂沭泗河发生洪水,8月14日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达5400立方米/秒、水位54.63m是建国后最大值;沂河临沂洪峰流量10600 立方米/秒、水位65.11m,为继1957年后第二位。由于沂沭泗来水集中,使新沂河8月16日出现了历史最大洪水,沭阳洪峰流量6900 立方米/秒,相应水位10.59m,邳苍地区洪涝灾害严重。邳苍分洪道林子站最大流量2250 立方米/秒,骆马湖8月16日最高水位25.30m,均为历史最大值。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淮河正阳关、蚌埠水位分别为26.41和21.86m,居建国后第二位,淮河以南和里下河地区各站水位接近或超过1954年最高水位。由于数十万军民的全力抢险和正确调度,保证了淮北大堤、洪泽湖和里运河大堤、重要工矿城市和重要铁路的安全。但是,由于淮干行洪区开启不及时,行洪效果差,河道底水很高,行洪不畅,造成淮干洪水位长期居高不下,加上沿淮两岸地势低洼和严重的雨情水情,形成"关门淹"。全流域受灾面积达8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40亿元。京沪、淮南等铁路交通几度中断,损失十分严重。

据历史资料,淮河从16世纪至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共发生旱灾260多次,旱灾出现的频次为1.7年发生一次。历史上淮河即为我国旱灾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924、1942年大旱,淮河"赤地个里,饿殍载道"。

建国后,淮河旱灾亦频繁发生(但灾情显著减轻),1949~1998年的50年中,淮河先后出现了1959、1961、1962、1966、1976、1978、1986、1988、1991、1992、1994、1997年等12个大旱年分(大旱出现的频次为4年出现一次)。 淮河1991~1998年旱灾年均成灾农田3098万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16%、较淮河8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2433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高3个百分点,更较50、60、7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占耕地比重高8~9个百分点。淮河旱灾呈逐年加剧之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旱灾已成为淮河的主要自然灾害。

1978年大旱不仅农业受灾面积大,工业也严重缺水,蚌埠等城市生活用水也发生了困难,市民只好抽用防空油积水,京沪铁路火车也不能在蚌埠加水,徐州、淮北等城市供水严重不足。淮河各地工厂一般缺水3~4个月,苏北里下河等地区3000多万亩农田严重缺水,只好大量抽、引长江水解决,农业灌抽水占用了大量电力,致使苏北各地工厂停产让电100多天,造成2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1994年淮河出现了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旱灾农田超过1亿亩。成灾农田6000万亩,绝收2000万亩,减产粮食56亿kg,有900万人、150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淮河干流断流时间长达120天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

自然资源

淮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资源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有700多亿吨,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鲁西南、苏西北等矿区,且煤种全、煤质好、埋藏浅、分布集中,易于大规模开采。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一批新的大型矿井正在兴建。流域内火力发电比较发达,大型坑口电站正在兴建。这些煤电产区,不仅为本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长江三角洲和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苏北沿海素为我国重要盐产区,流域内苏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后发现多处大型盐矿,可供大量开采。

淮河流域内河渠纵横,库塘众多,湖泊洼地星罗棋布,水域广阔,鱼类资源丰富,有2000多万亩水面,100多种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区。

淮河流域有9 万平方公里的山丘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宜农宜牧,宜林宜果,还蕴藏有一定的水力资源,是发展多种经营的好地方。砂石竹木等建筑材料储量大、品种多,也是重要经济优势之一。

综上可知,淮河流域人口多,分布密集,土地也多,耕地率高,它位于我国东部的中间地带,所处地理位置重要。从资源、交通、物产等优越条件看,淮河流域确是个举足轻重,大有发展前途的地区。把这一大片国土进一步综合开发治理好,将其资源优势与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水利工程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有计划地、全面治理的大河。在"蓄泄兼筹"治淮方针指导下,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全流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大大改变了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面貌,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能源基地,交通也较发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水库

全流域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近270亿立方米,并有水电装机近30万千瓦。其中大型水库36座(淮河和沂沭泗河两水系各18座),控制流域面积3.4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山丘区面积的三分之一,总库容187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74亿立方米。在这36座大型水库中,其中佛子岭水库大坝是当时亚洲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响洪甸水库大坝是当时国内最高重力拱坝、梅山水库大坝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磨子潭水库大坝是当时国内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支墩坝。此外,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已建成具有防洪、灌溉、供水、水产养殖等功能的水库。

2 、河道及堤防

新中国成立后,对过去长期遭受黄河水淤积破坏的淮河干支流,普遍进行了整治,提高了防洪除涝标准。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洪泽湖的排洪能力,已由过去5000-7000 立方米/秒扩大到接近10000-13000 立方米/秒(包括行洪区);洪泽湖以下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沭河、扩大了入江水道,排洪入江入海能力由8000 立方米/秒提高到13000至16000 立方米/秒,并且于1998年开工施入海水道工程。沂沭泗河水系下游开挖了新沭河和新沂河,排洪入海能力由不到1000 立方米/秒扩大到近12000 立方米/秒,且沂河洪水已能就近东调入海。在淮北和南四湖湖西平原,开挖了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东鱼河等多条大型人工河和众多的排水沟渠。

淮河流域现有各类堤防5万多公里,其中主要堤防1.1万公里。按其保护范围及重要性,大致分为确保堤和重要堤防,一般堤防,行、蓄洪区堤防等三类。国家防办明确的确保堤有淮北大堤、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大堤及沿淮重要的工矿圈堤和淮南、蚌埠两城市圈堤。重要堤防有南四湖湖西大堤,沂河、沭河、新沂河、新沭河堤防,洪汝河、沙颍河、涡河、茨淮新河堤防。

为有效地控制和调度洪水,使淮河中游主要提防淮北大堤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减轻洪泽湖的防洪负担,并改善淮河航道及水资源利用条件,今年,国家已批准兴建淮河中游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3、 行蓄洪区

淮河干流自淮凤集至洪泽湖间,沿淮有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共约4000多平方公里,历史上就是上中游洪水行滞的场所。新中国治淮以来,将这些地方开辟为行、蓄洪区,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淮现有寿西湖、汤渔湖、荆山湖等18处行洪区和蒙洼、城西湖等4处蓄洪区,行洪区可分泄淮河设计流量的20%~40%,个蓄洪区总库容约占正阳关百年一遇30天洪量的20%。

此外,在沙颍河、洪汝河、奎濉河和中运河上还有6个滞(蓄)洪区,它们是:泥河洼、杨庄、老王坡、蛟停湖、老汪湖和黄墩湖。

为保证行蓄洪区使用时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90年代以来加大了安全建设力度,包括修建庄台、保庄圩、避洪楼、撤退道路和通信预警系统等。

4、 水闸和抽水站

淮河流域现有各类水闸5000多座,其中大中型水闸约600座。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拦蓄河水,调节地面沟河径流和补充地下水,发展灌溉、供水和航运事业,汛期泄洪、排涝,有的是分洪、御洪、挡潮。淮河水系重要的水闸有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洪闸、城西湖蓄洪区王截流进洪闸、蚌埠枢纽蚌埠闸、洪泽湖出口三河闸和二河闸等。沂沭泗河水系重要的水闸有南四湖二级坝一、二、三闸,南四湖出口韩庄闸,骆马湖出口嶂山闸,分沂入沭彭道口闸,邳苍分洪道江风口闸,新沭河泄洪闸、人民胜利堰闸等。

全流域现有大中小型电力抽水站5.5万多处,总装机300多万千瓦,为排涝、灌溉和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5、 灌区工程

淮河流域积极发展水库灌区、河湖灌区。著名的淠 史杭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蚌埠闸灌区现有灌溉面积200多万亩。此外,全流域现有配套机电井93万眼,发展了井灌区。

6、 调水工程

淮河流域属水资源缺短地区,但它邻江傍黄,有着引外水补源的有利条件。自60年代以来,河南、山东积极兴办引黄工程,现在豫东、鲁西南每年引黄20-30亿立方米。江苏自60年代起兴建江水北调工程,著名的江都站抽水能力500立方米/秒,一般年抽江水50亿立方米左右;泰州引江河可引长江水300立方米/秒。这些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水土保持

50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平方公里。在约9万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区,兴建梯田57万公顷,塘坝60多万座,拦沙谷坊25万座,水土保持林草140万公顷,经济林73万公顷,林草覆盖率增加27.3%,年减少泥沙流失量约1亿吨。1992年起开展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点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