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密封性能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包括门框焊接工艺、门体密封面的加工及铰链的焊接工艺.采用振动时效法消除焊接应力,很好地控制焊接变形.对焊接应力消除技术及密封检验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充气压降方式检测防护密闭门的密封性,实现了密封性能的可量化性,并且可以准确地判定产品密封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GB 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 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 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 2010第 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 通知》(安监总煤装〔修 2010〕146号) 3 基本要求 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 结合矿井避灾路线, 合理选择和布 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 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 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 煤